第183章(第3/3頁)

有時候看到農民家裏吃不起肉,上山的時候,還自己掏錢在集市上買點新鮮豬肉,或者兩條魚什麽的帶過去一起加餐。

姜元沒有說話,旁邊的經紀人和攝影師已經感動得眼圈都紅了。

這才是真正被老百姓尊重愛戴的扶貧幹部吧?他們不求回報,不怕吃苦,用生命為祖國的脫貧攻堅戰一次次的沖鋒在最前線,有的甚至為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你們哭啥?”江有糧詫異地看著眼圈通紅好像一窩大兔子的眾人,大大咧咧道——

“別看咱們郎山窮,人家王老師都說啦,他這輩子最開心的就是在咱們郎山這幾年。”

“聽說你們城裏人壓力都大得很,王老師說他就愛呆在咱們郎山,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農家菜,就跟他老家差不多。”

“我聽王老師說,自從來了咱們郎山,他多少年的失眠症和脫發症都好了嘞!”

眾人感動的淚水憋了回去。

姜元若有所思地拉住了江有糧:“有糧叔,您能多跟我說說當年王老師他們在郎山扶貧的事兒嗎?”

“不用特別感人的,您就撿自己記得住的說就行,想到什麽說什麽。”

搞文藝創作的,有時候靠的就是那種“靈光一閃”的靈感。

就在方才,姜元突然察覺到了被他們所忽視的,也被編劇和記者們忽略的一點——

所有的媒體和作家們,似乎都在把王憲這樣的扶貧幹部塑造成一個“偉光正”的形象。

但是,這樣毫無瑕疵的形象塑造,如果是展現在大熒幕上,很有可能對影片造成一個極為可怕的後果:觀眾會因為角色形象過於完美無瑕,覺得這部電影太假了……

這樣是不對的。

他們是光輝偉岸的扶貧幹部。

也是千萬個普通人家的兒子、丈夫、妻子、父親……

文藝創作最忌諱的就是人物形象不夠豐滿,甚至過於完美。

想到這裏,姜元徹底坐不住了。

他一面拉著江有糧挖掘新素材,一面緊急把這件事情向導演做出反饋。

並且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

別的單元他管不著,但是,他擔綱男一號的這個單元,希望能邀請編劇立刻來郎山跟他一起采風,創作出一版更接地氣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