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要為華夏之將來立根基!(第2/2頁)

朱和墭又反問萬斯同道:“石園先生可曾出仕?”

萬斯同搖搖頭:“未曾出仕。”

“石園先生以明之遺民自居,也不可能在旗。”朱和墭笑道,“未出仕且不在旗,先生這二十年來不都是一介草民嗎?既然是草民,那先生知道那麽多幹什麽?”

萬斯同愣了又愣——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士大夫,沒想到自己居然是個草民!

朱和墭又道:“我家老祖草民一個,李自成亦是陜西草民,努爾哈赤雖然有個龍虎將軍的官職,但他目不識丁,文盲一個!既然不讀書的草民可以造反當皇上,目不識丁的韃子也可以造反當皇上……那麽不可使知之又有何意義?”

“說得有道理!”那個奉天玉和尚大笑起來,“你們這些讀書人自己有了一點學問,就想做官貪錢,又怕別人有學問後揭發你們的惡行,或者和你們搶奪做官的機會,就說什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孔夫子還說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命……為什麽有那麽多讀書人要去給夷狄之暴君當官?”

萬斯同也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而吳三桂開口替萬斯同解圍了,“三太孫,你說話容易,真要辦事就難了。天下的民那麽多,人人要讀書的話,得花多少錢買課本、請先生呢?”

“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顏元這個時候插話道,“大總統,在下於保定鄉間就辦過私塾。知道這讀書習字之事,富有富讀,窮有苦讀……如果不以科舉為目的,只是啟蒙識字,學點算術,找些村秀才教三年就足夠了,花不了幾吊錢的。而且也不必男女老少都去讀書,只要從娃娃開始抓,三四十年後,天下大部分人就都讀過書了。”

“易直說的對!”朱和墭道,“不過光有蒙學還不夠,辦學育人不僅是為了教人讀書習字,還是為了選拔人才為家國天下所用。所以蒙學之上,還要設立小學,小學之上再設立中學,中學之上再開大學……可以讓百姓家的孩子考試升學,每一級淘汰三分之二。

這樣三分之一的人可以讀到小學,九分之一的人可以讀到中學,二十七分之一的人可以讀到大學。這二十七人之一,多半就是可堪造就之才了。”

“可是這小學、中學、大學一定會花不少錢吧?”吳三桂搖搖頭,又道,“現在天下凋敝,百業不興,哪裏有那麽多錢?”

朱和墭笑道:“天下凋敝是不假,但是人口更少……所以人均並不低。這樣人少而百業不興之世,才是我等為將來之治世立根基的時候。根基立好了,將來之天下才大有可為啊!普及教育,正式立華夏千年之根基的第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