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頂著紅夷大炮前進!(第2/2頁)

而最先觸碰到新規則的軍隊領袖,當然可以比別人更早發現和運用這種力量,就是當然的大軍事家了!

在今天晚上,要領教新的戰爭規則威力的,就是澳門大炮台西北三棱台上的炮兵了。

因為他們在用九門大炮不斷的向濠江內港的英國商館開火,而且還在打燃燒彈——這就需要在三棱台上生爐子燒熱炮彈,結果搞得火光熊熊,遠遠的就能瞧見他們了。

所以朱和墭不用打燈籠,都知道該往哪兒走了!

而聖保祿大炮台和炮台外墻修建的時候,還沒甜火藥,也沒有能發射甜火藥榴彈的青銅擲錘炮,所以就沒考慮怎麽防。炮台外圍的防禦張得不是很開,外墻外面只有兩道護城壕,形成了一圈三四十步寬的外圍防禦地帶。

這圈外圍防禦帶用來抵擋敵人的火槍、弓箭那是綽綽有余了……投石機之類的器械肯定禁不住紅夷大炮和紅夷小炮在近距離轟擊的。

而敵人的火炮,肯定打不動聖保祿炮台棱堡,多半也打不動大炮台的外墻。

但是大炮台外的這圈防禦,卻根本擋不住朱和墭剛剛發明的青銅擲錘炮——說是擲錘炮,其實就是一門小口徑的臼炮。

由炮身和炮架兩部分組成,其中炮身看著就像一口小銅鍋,只有二十幾斤重,比個虎蹲炮還輕不少,一個人就可以背著到處走了。

炮架是木頭做的,就和普通的臼炮炮架一樣,用料比較紮實,也有二十多斤重,同樣可以由一名炮兵背著走。

這種小口徑臼炮可以用來發射一大一小兩種開花榴彈。其中小榴彈只有三斤多重,可以整個兒塞進炮膛再射出去,打得比較遠,可以打到一百五十步開外。

而大榴彈則有八斤重,是一種超口徑彈,榴彈尾部安了根木棍,填裝的時候把木棍賽進炮膛,彈體則留在炮膛外面。

這種超口徑彈因為個體大了一圈,裝藥自然也多,威力當然也大。而且彈體頭部還有個可以保護火繩的鐵帽子,可以先點火,後蓋帽,再發射,可靠性也就高了,不容易啞火。

不過這個小炮打大彈,自然打不遠了,最多也就轟個百多步。比火槍和弓箭的有效射程稍遠一點,和架在城頭上的大炮可沒法比。

但是這種小口徑臼炮是曲射炮,個頭小,份量輕,轉移方便,可以擺在掩體後面打。也可以在戰場上遊動,冷不丁的給對手來幾發狠的。

今晚是這種擲錘炮的初戰,因為時間緊張,朱和墭只來得及讓南廠的工匠們鑄造了十二具擲錘炮。而且每具擲錘炮也只配備了四十枚超口徑彈,沒有普通口徑的彈藥……總共只有四百八十枚炮彈,打完可就沒了!

所以朱和墭就打算利用夜色為掩護,盡可能的接近葡萄牙人的炮台,在近距離上發射開花榴彈。

這四百多發彈藥雖然不多,但是威力可相當驚人,只要能有百分之十打準了,聖保祿大炮台也就不難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