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2/3頁)

說白了,值錢的是她們肯教出去的手藝。

程家姑娘一聽一年聘銀三十五兩,眼睛當即就亮了:“除了綢子,擅織錦和織羅的師傅你們也請嗎?”

“當然請!程姑娘識得這樣的師傅?”

程家兄妹倆便都笑了起來,程文遠笑道:“自然識得,舍妹這織綢的手藝就是幼時得我們舅母指點的,舍妹擅織綢,舅母擅織錦和羅。”

柳晏平大喜,忙請程家兄妹幫忙引薦。

兩村相距不算特別遠,程文遠索性領著柳晏平一行人一起過去,許多東西也能親自過一過眼才好。

柳晏平自然樂意,一行人走了一趟,見過程家舅母的手藝後,織坊的師傅就算是有著落了。

這原是好事一樁,結果回到程家村時,程文茵來問了:“你們織坊,教織綢的師傅還要再招嗎?”

柳晏平自然點頭,兩家現在繡莊布莊加起來幾家,加上他們自己本就做的布匹生意,莊子夠大,後邊自然會把規模提上去,綾羅綢緞這些只聘一個師傅自然是不夠的,便問道:“姑娘還有推薦嗎?”

這一點頭,程文茵就笑了起來,指了指自己,道:“你看我能行嗎?”

原來她是自己動了想去做這份工的心思。

這一下把柳晏平給問住了,而程文遠則微微變了臉。

後邊就是程家人自己商量,鄉下的房子並不寬敞,程家人哪怕屋裏說話,柳晏平幾人在外面也能聽到些許。

原來程文遠這一考上了秀才,後邊進學趕考哪哪兒都是錢,程文茵自來掌著家中事,為兄長操的心也多,一聽去教人織綢一年能有三十五兩,程文茵就動了心,大哥中了秀才,家裏擺流水席那日,她聽大哥的同窗說過,要進京趕考,少說要備百兩的盤纏。

程文茵想著趁未出嫁前,能多幫兄長攢下多少算多少。

她也清楚,織坊裏不會常年高價請著教導師傅,他能賺的或許就是一年的錢,可是一年有三十五兩,家裏再攢一攢,三年後就算攢不夠也不會差太多。

裏間兄妹倆爭執了幾句,隱約是程文遠說趕考進學的花銷他會自己去賺,姑娘家去那麽遠實在不合適。

被程文茵直接問他準備怎麽掙。

程文遠答:“抄書、代筆寫信,這都是能賺到銀錢的。”

柳晏平在外邊就清楚聽著程文茵給她兄長算起賬來,抄一本書多少銀錢,不耽誤功課的情況下一月能抄幾本,鄉試哪年,會試哪年,費用幾何,算出來的結果是程文遠頭懸梁錐刺股的抄,想要湊齊進學趕考的花銷也是不能夠。

程家人終是被說服了,因為有程家舅母同行,又跟柳晏平商量了,讓家中次子隨船送女兒過去,到今日才有了碼頭送行這一幕。

程母雖說應了,臨到了碼頭仍是抹淚。

程文茵忙拉著母親安慰,道:“舅母也去,柳公子和陸公子兩位東家人品也是極好的,還有二哥同行,娘還有什麽可擔心的?”

程母別看年歲擺在這,實則這麽些年大小事多是聽長子和這女兒的,自己倒是沒甚主見,可平日裏再是沒主見,這時候也比往常想得多得多,握著程文茵的手紅著眼圈道:“話是這樣,可你今年十六了,村裏跟你這麽大的孩子都有了,就算那嫁得晚的,現在親事也有了,你這往外走,耽誤了親事可怎麽好?”

程文茵噗嗤笑了起來,湊到程母身邊低聲道:“十六歲算什麽晚,娘你放心,人家開織坊的,那是袁州一帶會織綢的人少,這才從咱這邊請人過去教,您當這是能長久幹的活啊,頂多一年,該會的都會了,往後老織工帶新織工,花不著這價錢,頂多一年我就回來了,耽誤不了說親,而且您看我像是難說親事的嗎?漂亮能幹,還有個秀才哥哥。”

這低聲真稱不上多低聲,至少是不遠處的程文遠能隱約聽到的程度。

程文遠聽著前面幾句還好,聽到後邊幾句,自己先不好意思起來了,不由看柳晏平一眼,見對方只是微笑,面上神色並瞧不出什麽來,這才放心一些,與柳晏平一拱手道:“舍妹與舅母此去袁州,還望柳兄能多照拂一二。”

柳晏平看程文茵三言兩語打消了程母的憂心,聽著也覺有意思,只是面上未顯,聽程文遠的托付,這才笑著回道:“應該的,原是我們請的大師傅,程兄放心,我們常走這邊行商,令妹與舅母去時跟我們的船走,回時也可跟著我們的船回,這期間程兄若有什麽信,走驛館也行,若不是急信,送到浙江市江右會館的劉會長處代為轉交亦可。”

兩相裏又客套幾句,終於都登了船,一艘大船,載著滿船生絲和織染坊未來的兩位骨幹,在吳興揚帆起航。

柳晏平此時不會想到,這個行事利落、說話爽朗的姑娘,這一去可不是一年,而兩年後他再帶著人回來時,更不再是什麽東家的身份了,當然,此皆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