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3/4頁)

可柳家這邊招縣裏的女工明顯要比招她們村裏的合適,招縣裏的只管中午一頓飯就成,招村裏的要管一日三餐還要包住宿,兩人就誰也沒好意思張口問衛氏和柳漁。

直到中午吃飯,看著張娘子和那五個繡娘都吃得很快,顯然是趕著要回去領人來見工的,柳大田和柳春山媳婦就急了,急得碗裏的好飯菜都不香了。

衛氏和柳漁今天招待崔二娘,因女工人數多,加上柳晏清兄弟幾個都在家,柳家開飯就分了兩桌,正廳一桌,花廳一桌,柳家人和崔二娘在正廳,女工們則在花廳。

花廳那邊縣裏那幫女工吃完飯把碗筷拿到廚房洗了,匆匆忙忙就都回去找人去了,就柳大田和柳春山媳婦沒轍,眼巴巴看著,可心裏又著實放不下,就時不時在正廳外邊轉一轉。

崔二娘正跟柳漁聊生意上的事,柳家出的喜江南這一系列崔二娘極看好,成衣的生意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她也是比較激動,又跟柳漁商量喜江南系列好不好多出一些款,哪怕別家繡鋪不定那麽多,給她家多出一點,柳漁出多少款,她就定多少款。

且崔二娘覺得,別家只要賣上一段時間很快就能嘗到甜頭,比如她,現在恨不得店裏全賣柳漁這邊的款,所以要求加款是遲早的事。

柳漁今天是陪坐,正好背對著門口,也就沒看到在外邊轉悠的柳春山和柳大田媳婦,倒是衛氏,因是長輩,坐在上首,正對著門外,就瞧到了幾回。

衛氏也是通透人,第一眼看到柳大田和柳春山媳婦時沒在意,等第二回 看到兩人往正廳瞧時,她略一沉吟,心裏就有了猜測。

這兩個都是同族,家裏各自是什麽情況衛氏也清楚得很,想到自家能發達起來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仰仗了族人村人,若是沒有從族人村人那裏賒到的那些布,她們家一時半會兒哪裏開得起這個繡莊。

就悄聲把這事和柳漁說了:“你看看,縫紉女工好不好從咱們村裏招幾個?”

柳漁後知後覺意識到,拍拍額頭:“是我疏忽了,這樣的事是該先想著些族裏村裏的,繡娘村裏找不出來,做縫紉的好手還是有的,大伯娘您去問問春山嫂子和大田嫂子吧,咱們這回縫紉娘子要招十人,看看她們是不是有推薦的,左右再添幾人通鋪那邊也住得下。”

聽柳漁這一說,衛氏就笑了起來,“忙昏頭了,我也沒想起來,咱們一直得村裏族裏頗多照顧,我這就去問問。”

~

繡莊這一次招工極順利,因為都是合作過一次的,除了衛氏問過柳大田和柳春山媳婦後給柳家村那邊留的兩個名額,小張娘子,另外五個繡娘和八個縫紉女工午時未過就定了下來,而仰山村那邊柳春山媳婦當天傍晚回村報信,第二日領著兩人就來見了工,約定好等柳漁從洪都府回來,十六個新員工再一起來上工。

而另一邊,陸承驍、柳晏平和八寶三人兵分三路,幾天時間把周邊九個縣都跑了一圈,各尋了中人幫忙找鋪子,只差離得較遠的袁州城和另外六個縣,因要去洪都府,時間上太緊,還不曾去,預備回程時從袁州城下船,沿途把袁州城和那六個縣走一趟。

傍晚三人回來不久,柳晏清從衙裏回來也帶了個好消息。

“開織染坊的場地我這幾天跟同僚們也打聽了一下,今兒戶房的秦書辦給我支了個主意,建議咱們買地下來自己建,縣西郊有一片荒地,是縣裏富戶張家的,但那地不肥,種東西沒幾個出產,張家莊子多,那一片也就閑置在那裏,秦書辦和張爺是相熟的,咱們若要買,他可以居中牽個線。”

這整個安宜縣要說誰對各處田地在哪家手中最清楚,沒人清楚得過這位秦書辦,他管的就是這一攤。

陸承驍一喜,而後猶疑:“張家那邊能願意賣嗎?”

這年頭富戶只有往裏買地的,少有願意賣地的,賣地在許多人眼裏那就是敗家業,哪怕那地不肥,種不出什麽東西,只要不急錢用,少有人會把地往外賣。

柳晏清笑,“我也問過,秦書辦說張老爺是個極精明的,賠錢買賣不肯做,那塊地其實是五六年前有人欠債還不起抵給他的,他也是沒轍才收下,只是地上沒出產幹放著在他看來就是賠錢,偏偏那個地兒離著縣裏還有好幾裏路,種東西不成,建宅子荒涼,派不上什麽用場,想賣都難出手,這是正好碰上咱們這樣要開織染坊的,需要場地大,才正合適,他賣了這地另置能賺錢的產業,不過秦爺也說了,這位張爺的性子,哪怕是他介紹的人,價錢上恐怕不會怎麽相讓。”

陸承驍和柳晏平卻是無所謂,笑道:“價格讓不讓都無妨,若是能買得下一塊地來建織染坊,那是要比在縣裏找容易,場地肯定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