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張縣令因著夫人幾句話, 對柳晏清格外留意起來,自然,肯定不會先讓李師爺去打聽柳晏清個人情況的, 而是不落痕跡的觀察柳晏清人品。

這要觀察一個人,接觸就免不了,張縣令再往外走動的時候就跟劉捕頭點名讓把柳晏清帶上,有了第一回 ,劉捕頭自己就琢磨上了,後邊有外差不需張縣令點名,他就主動把柳晏清捎上。

這一來二去, 接觸得多了,張縣令對柳晏清還真是越看越滿意,長得好不消說, 秉性好,人也穩重,辦事牢靠,除了不走科舉這一條道, 那是樣樣都符合他擇侄女婿的標準。

甚至於,在縣學裏張縣令還沒找到過這麽合意的。

因著是給侄女擇夫婿, 張縣令這不知不覺就把自己代入到長輩的身份上了,如此一來, 待柳晏清倒格外親厚幾分, 公事之余總會閑談幾句,或是問問柳晏清家裏的事, 仰山村百姓的事。

柳晏清全然不知道張縣令這是拿擇婿的眼光看他的, 只以為張縣令跟他了解民生, 倒是問什麽說什麽, 偶爾問起他家事他也沒什麽不能說的。

不過八九天,柳晏清年齡幾何,有無婚約這些張縣令都不用找李師爺去打聽了,自己就了解了個清楚,歸家去同夫人說起來,滿意之色溢於言表。

“只一點,捕快,到底還是跟家裏想要找的不大一樣。”

張縣令沒相中柳晏清之前還不想那許多,現在自己心下看得中了,倒還有些發愁起來。

張夫人瞧他神色,其實也知道男人愁的什麽,張家家境貧困,他讀書也晚,資質談不上上佳,舉家人供著,人到中年才中了進士,任了這安宜縣縣令。

一大家子就出了這麽一個出息人物,自然把什麽都壓在他身上,似這兩個侄女的婚事,其實在他中進士時就有鄉紳有意提親的,大哥二哥卻千裏迢迢把人送到這邊來,自然是想尋更好的。

捕快嘛,老家那頭看來恐怕覺得未必就比鄉紳家好到哪去,偏張縣令自己又挺中意那柳晏清,自然就發了愁。

張夫人若非看柳家的如意繡莊經營得不錯,打聽到的柳家人各方面情況也好,她也不敢提這話頭,如今見男人愁上了,便出主意道:“我看這事也簡單,你若真覺得那柳晏清好,寫封信回去把情況說一說,看看爹娘和大哥大嫂的意思就成,他們若屬意,咱們做叔叔嬸嬸的就幫著張羅起來,若不屬意,那就是緣分不夠,也莫強求。”

“對對對,我這就寫封信回去。”張縣令說著就起身往書案去,張夫人便也跟著過去幫忙研墨。

等著研墨的這會兒功夫,張縣令道:“只怕晏清是捕快,家裏那頭不屬意,若是如此那就太可惜了些,我從前沒太留心過快班的衙役,隱約只知道快班裏有這麽個身手極好的苗子,這幾天接觸下來,實實在在是覺得人品各方面都好,家境也不差,再好不過的姻緣。”

張縣令頗疼幾個侄兒侄女,倒是真心實意給孩子挑選的,張曉芙姐妹去歲入秋從家鄉過來,冬天才到的安宜縣,這一轉眼半年了他都沒看著合意的。

一個是張家姐妹只是他侄女,不是他女兒,要想找好的其實也不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二個就是張縣令自己左挑右揀,太文弱的不成,品行不好的不行,不夠志氣的不行,家裏太難纏的又不行,真真是十足的上心,偏偏公務上也忙,看過五六個人選,就拖到了如今。

他自己是吃足了科舉苦頭的,他所識得的人裏,考到三四十歲不能出頭的大有人在,找個讀書人想做官家太太又哪裏當真那樣容易,年輕有為的不急定親,一朝金榜題名,自能攀上貴親;把握不那麽大的,讀到二十出頭也早早結了親;剩下的未結親的本就不多,還要選出可靠的來,哪那麽簡單。

考得上且還好說,要是人嫁過去了,再苦熬個十幾二十年都熬不出頭,那真真要吃一輩子的苦頭,哪裏有嫁進柳家這樣的人家日子過得好。

這一點上,張縣令看柳晏清越滿意,就越承他夫人的情,妻子是真心替他侄女打算了才會跟他提柳家的事,只願家裏人承情吧。

他略想了想,這才提筆寫給家裏的信,自然,不止說柳晏清和柳家的各種好,把前邊他看的幾個書生的情況,他的考量,都細說了。

~

而如意繡莊那邊,正如張夫人當日所料,生意做得極好,秦家管事媽媽在如意繡莊開張第二日又回了如意繡莊,且一進繡莊就目標明確的選了七套衣裳,七套衣裳,套套都不便宜,只她一家就花了三十多兩。

而經由柳晏清之手送出的紅票,開業頭三天也都收了回來,除了一張一套成衣的紅票,來的那位太太當真只買了一套成衣走,其他都賺得不少。

到後邊,雖沒有紅票攬來的豪客,可縣裏新開一家繡莊,又正逢要置辦秋衣的時候,好奇進來逛的人自然不少,有柳漁保障了款式,生意很是喜人,一天總有二三十兩的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