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3頁)

柳晏平點頭:“就是這話,且開張那日若有這許多官家內眷來捧場,大哥,這效果可是銀錢買不來的。”

柳晏清腦子轉得也快,當下在心裏把賬算了過來,一點頭道:“行,那漁兒你去準備,這紅票咱們怎麽做?去紙墨鋪定嗎?”

柳漁搖頭,道:“咱們開的是繡莊,就用繡的,不過中間還需一張硬度高些的紙能撐起來,請大哥跑趟紙墨鋪子尋幾張合適的紙買回來備用,另外給陸家那邊需要得三份帖子,大哥買了帖子回來咱們自家寫上就成。”

柳晏清應下,匆匆出門準備敲紙墨鋪的後門買東西去了。

柳漁又和柳晏平取了紙筆設計款樣,時間緊,也不做多繁復的,只如意繡莊的標識寫得醒目,再是當壹兩三個大字,贈五位主官的則是成衣壹套,兄妹倆個商量了一下,兩種紅票下方都標注上開業三天之內的使用時限。

內容與版式定了,柳晏平換了更小號的毛筆,試寫了幾回,終於寫出兩張滿意的來,柳漁看了交由回來得早的那位繡娘,讓她著手繡紅票。

二十多張紅票,好在只是繡字,也做得小巧,那繡娘取一塊紅綢打樣,二十多張全在一張繡布上,和柳漁商量好配色,繃上繡架就著手繡了起來。

夜色中陸陸續續又有人到,張娘子六人不想在東家面前落個不靠譜的名聲,請來的人手藝上都是過得去的,柳漁看了一圈,都沒問題。

這一來就請到了十四個幫手,其中七個縫制衣裳,六個繡娘,還有一個算得上是驚喜了,那是張娘子的妹妹,一樣是裁衣的好手。

其他人都讓先回去了,只小張娘子,有她姐姐先與她說過,鋪子裏人手緊,讓她從今夜就在鋪子裏幫忙做裁衣的活計。

三人到鋪中選布,柳漁讓小張娘子先做布衣看看,只看她配色取料,再到剪裁,柳漁瞧出功夫來了,真不比張娘子差什麽,要說有什麽區別,是在姐妹二人配色風格上有差異,張娘子因在袁州大戶人家做縫紉娘子,做的成衣頗顯富貴莊重,而小張娘子二十上下的年紀,在配色和款式上更明快俏皮些許。

柳漁大喜,甚至動了想聘小張娘子在繡莊長做的心思。

而張家姐妹頭一回看到柳漁裁衣,行家裏手,不需要看衣服做成成衣,只看她裁片打繡樣,大致就能瞧出端倪來,也是兩眼放光,心中直呼好靈巧的心思!

負責裁衣的柳漁三人每裁好一套,選定負責制作的繡娘和縫衣娘子,都要先溝通一回,而後將衣片交接給二人,這種分工合作的法子在眼下的繡莊裏其實是極少有的,能進繡莊做工的通常是像張家姐妹這樣剪裁刺繡樣樣拿得出手的。

而柳漁當初因在家中做成衣放到崔二娘繡鋪中代售,人手不足想出來的法子,到此時無意中省下不少人工費用,裁衣、刺繡和縫制的工價自是不同的,繡莊全是張娘子那樣的好手去做,她這裏卻是各自分工。

最緊要的是,半晚上做下來,張娘子覺察到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制衣的速度,把每個人的長處都最極致的利用到了。

柳家後院三間屋裏這夜燈火燃到三更,至收工時出了三套成衣,剪裁房中六套剪裁好並已經打好繡樣的裁片,繡房裏一套刺繡完工還差縫制的半成品,這還是因為另一個繡娘全力趕繡紅票的緣故。

衛氏是個客氣的,忙到半夜,不能叫大家空著肚子去睡,提前了兩三刻鐘就去做了宵夜,眾人一收工,熱騰騰的雞蛋面已經放在桌上了,忙了這半天,那真是又累又餓,這時候一碗面下肚,洗漱了再往床上一躺,真是賽神仙一樣的美事兒。

二十多張紅票做好,其中要帶到長豐鎮的三張,分附在兩張請帖裏,一份給陳氏的,請的是陳氏和陸霜,裏面附兩張紅票,請秦氏的一張請帖,裏面附了一張紅票。

柳漁睡前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交給柳晏平,柳晏平此時才有機會問一聲:“還需要請幫工嗎?”

柳漁點頭:“請,繡娘最好再能請到三四位,縫制衣裳的幫手也一樣。”

柳晏平應下,次日天一亮帶著那兩份帖子就出發了,而要送到溪風鎮陸二郎布鋪的,是給周瓊英的,則由柳晏安去送,要送給柳晏清同僚的那十六張紅票,也都由他帶走,多出幾張,柳漁也一並給了他,讓他有關系好的捕快可以送。

這關系好的捕快指的正是跟著柳晏清的兩個副捕快,這是實實在在給他做人情的,柳晏清謝過。

一時事俱周全,繡莊這邊,一大早先後來了十幾個人,都是昨夜裏說好今天來幫工的,人人帶著一床極薄的被子,這就是正式上工來了。

衛氏張羅了早飯,昨夜住在繡莊的幾人都吃過了,各司齊職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