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要你寵我(第3/7頁)

正在月考的葉存山打了個噴嚏。

紙鋪要除夕才關門,他們明天能把存銀一起帶回家。

雲程走前,葉糧也送走姜老爺,給他說了個小話,“存銀想留鋪子裏,你回頭問問存山,過年也跟家裏商量商量。”

紙鋪才開業不久,村裏除夕要祭祖,過年也有一攤事要忙,初五開業,要提前過來,他到時回家就沒空說這個了。

雲程應下,想想,還是客套一下,表達了對鋪子關心,問了姜老爺的事。

價格競爭這麽激烈的情況下,不把人惹惱才稀奇。

鋪子裏定下低價紙,是經過多方考量的。

首先是葉存山去過其他幾個富縣和府城,知道外地正常紙價。

其次是他們目前造紙質量跟不上,也不適合叫價太高。

一般而言,當地有造紙作坊的情況下,紙價都不會貴得離譜,不然別人還不如去商人那裏買外地紙。

姜家就很聰明,恰好比商人的紙壓低了一線。

所以葉存山最初提議的價目是外地常紙的價位,在兩百文到七百文不等,這區間裏,紙質也分了等級。

他們初期的質量,比兩百文的紙差,所以定價一百五十文。

這個價位比較利於長久發展,碼頭的存在會帶來很多外地商人。

姜家就是外地人帶了造紙術過來的,以後難保沒有別人。

與其等到發生競爭時慢慢壓回兩百文的價位,不如一開始他們就老實本分一點,做個口碑,也能得縣老爺好感,求個庇護。

給姜老爺的處理方式也有。

造紙作坊最初的設想就是可以成為造紙廠,給其他紙鋪鋪貨。

基礎紙張制作出來以後,雲程也說了竹紙、綿紙、宣紙等等紙張的制作方式,同樣流程裏再做其他調整,總能嘗試出來。

就是沒想到姜老爺這麽沉不住氣,還沒有一個月呢。

葉糧現在跟他談了幾天,姜老爺原本是來給靜河紙鋪挖坑的,現在被靜河紙鋪的胡蘿蔔吊著。

“他沒看到樣紙就不松口,還反過來說我想套他家的造紙術。”

因著姜家也是造紙的,且目前技術比他們好很多,基礎劣紙的流程葉糧是能說的。

說完以後姜老爺就沉默了。

這跟好紙的流程大差不差,等靜河紙鋪再發展一陣,人工熟練了,就能追趕上姜家紙鋪的質量。

他外地人,還摳門,來時買個深巷子的小門面做門店,造紙作坊的取材地自然也沒多大,就是一片竹林,在竹紙造出來前,他家也是用樹皮過渡的。

看他們的發展方向,姜老爺就知道這對手不會因為低價倒閉,還會把他先擠倒。

可要他跟靜河村的造紙作坊拿紙來賣,他也拉不下臉。

雲程聽到這裏,已經十足放心。

當代人跟他思想不一樣,就是村裏人,也不願意把造紙術教給其他外姓人,更何況是姜老爺。

他家裏造紙肯定都是自家親戚幫忙。

用自家親戚,方子能保密,成本也與之提高。

一來是跟著他遠走他鄉,各方面的不適應。二來是造紙真的很辛苦,夏天火烤著熱,冬天水凍著冷。

時日久了,小摩擦也能累積成大矛盾。

在月錢以外,還要加上其他補貼,也要平衡各方關系。

他家現在這個紙價,看起來利潤很高,這麽一圈兒分下來,落姜老爺手裏的,可能也就比直接從作坊拿紙多一點兒。

那為什麽不嘗試一下從紙鋪拿貨賣錢呢?

葉糧:“成本降下,他家紙也能降降價,有些手頭闊綽的書生,肯定會繼續買他家的紙。”

蔚縣三家書齋本也是優先跟姜家合作,這樣一來,訂單指定都要上漲。

要不是作坊也是村裏的,這生意他才不幹。

雲程也樂呵呵的。

作坊的分紅他拿了一半,這單生意談成,來年分紅也多。

趁著天沒黑透,雲程溜溜達達去書院接葉存山放學。

來蔚縣後,也就葉存山考試這兩天他出來給人送飯,再次站書院門口,心裏還微有悸動。

考試不比平時上學,他們能提前交卷。

也不比後世小學生,老師還會留堂說注意安全的話,現在交卷就能提前走。

收假過來就知道這次考試成績,算著積分拿獎勵。

雲程在外頭等著時,葉存山跟幾個同窗正商量著給杜先生送什麽年禮。

今年杜知春給書院拿了爐子和蜂窩煤,後來畫冊也帶到了書院送人。

單獨算都是小錢,因著數量在那裏,也不便宜。

往年給杜先生送的年禮都是酒,今年除卻杜知春給同窗們的東西外,杜先生也買過便宜紙放書院裏供人取用,再只買酒,這禮就太薄了。

葉延說:“那羊毛衣還有嗎?送身羊毛衣過去也可以。”

葉存山搖頭,“杜知春定了三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