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做人不要太攀比(第2/7頁)

既怕鄉下漢子莽撞,進來二話不說就揍人。

也怕鄉下人去縣衙說他家收了銀子不交鋪子,叫縣老爺再對他家發作一次。

葉根今天帶了葉虎葉勇兄弟倆過來,他們也不鬧事,站門口就足夠嚇人。

來往百姓也有眼色,慢慢就散了,客人走完,他倆就關了門。

王家不搬,他們幫忙搬。

葉慶陽說:“早上我去看過,後院住著的人已經搬走了,我們今天可以在這裏歇下,鋪面這上下兩層需要清理,今天是開不了業,要到明天了。”

葉根都惱了。

這鋪子撿了便宜也花了大價格,他們現在還一文錢沒掙著,各方面花去不少,就等著賣點毛織品回回本,一耽擱又是一天,看天氣,明日還要下雨,瞧著就晦氣。

存銀說:“我看不是下雨,是要下雪了。”

葉慶陽也說是要下雪,說葉根氣得糊塗了。

要下雪的話,雲程也擔心取暖問題,琢磨著多買些蜂窩煤備著。

煤炭有毒氣,家庭不窮困到一定程度,不會去買,做成蜂窩煤以後,買的人也會有所顧慮,但用過了都說好,到時緊俏起來怕不好買。

葉慶陽跟存銀都是哥兒,鋪子裏一堆男人在,葉根不樂意叫他們過去跟人掰扯,下午允他倆在蔚縣玩玩,不讓去西邊碼頭。

雲程就帶他們去南邊煤鋪子買蜂窩煤,路上吹了一波,把兩人興趣拉到最大。

煤鋪子生意不算好。

東西做出來後,程公子親自點了爐子燒水,用肥皂團洗手,也沖泡藕粉喝。

縣老爺也試過,當天給杜家送去了些,這才讓杜知春有東西炫耀。

他們用了覺得好,才有回購,支持了第一天的生意。

孫陽把主顧定下的蜂窩煤送到地方後,余下的他就走街串巷的賣,回來時還有一筐沒賣出去,並一筐雲程給他的煤炭,一起帶了回來。

他給徐風說見著恩人了,知道住哪裏,沒問姓名,多給了一筐煤沒收銀子。

“他年紀看著跟我差不多大,不知是不是別人叫他送信的,但我就看見他了,就當是他吧。”孫陽吃飯時給徐風說。

徐風也沒想到這麽快就能遇見人,沉思片刻,道:“這樣不行,太明顯了,後面讓人做煤的時候,可以做高一點的,給他分量足些的煤。”

再收一樣的價格,也不會令人起疑。

“不然賬面對不上,叫人揪了把柄也麻煩。”

徐風是他們這些人裏最年長的一個,在王家時就對後來的人很照顧,多次替他們解圍受罰,出來後鬧得厲害,也都給他面子,現在是他負責管人。

回去選人幹活那天,又鬧了一場,他們不樂意把所有銀子都投入進去,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要容納三十人多人的鋪子,哪裏那麽容易做?

最後是程公子出銀子開鋪面,請他們來務工,等過段時日,還有人來接手鋪面,不要他們管。

徐風跟孫陽辦事積極,有鋪子的分紅,其他人就只安排了活計,做多少拿多少,願意過什麽日子,都靠自己雙手掙。

在王家那些年裏,他們都當過短工長工,幹活還是幹得來的。

這兩日又在抱怨定價太低,辛辛苦苦做出來,利潤那麽薄一點。

孫陽脾氣沒徐風那麽好,低罵道:“也不想想,這東西真的利潤高了,還有我們的事兒嗎?”

程文瑞正在跟杜禹商量,要把畫冊印刷出版。

錢從那三樣東西的利潤裏出,現在還沒掙錢,他先貼補一些。

這畫冊他翻得邊緣都起皺了,翻到中間前後處境對比那一頁,指給杜禹看:“我覺著這送畫冊的人,應當不是只想幫王家這些可憐人,是想拉拔一下其他窮人家的孩子。”

不讓人走彎路。

在岔路口,選擇另一條路,會有什麽可能。

可以做肥皂團,也可以做藕粉,還能做蜂窩煤。

程文瑞跟杜禹在成品出來後,商量了半天,才得出確定的方案。

畫冊要推廣出去,就會有很多人知道這個方子。

如果一開始定價高了,到時候互相低價競爭時,反而會向壞的一面發展,惡性循環。

不如最初時,他們就不圖賺大錢,走薄利多銷的路子,讓其他人想壓價壓不了。

到時買家也會因為操作麻煩,省不了幾個錢,會選擇直接購買。

程文瑞出自太師府,眼界寬,年紀雖小,說話卻老成:“不要怕同一個東西做得多了就沒法賣,一條街上茶攤能有五六處,包子鋪都能開三家,對著街開酒樓,百姓賣菜時整條街都是籮筐,也不見誰家東西滯銷。到時,也能讓商人們帶去其他縣城,帶一帶蔚縣本地經濟。”

不怕做的人多了,就怕到時商人想進貨,他們還沒東西給。

畫冊推出去,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