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第2/4頁)

哪怕重男輕女,但太子妃生的孩子終是沾了嫡字,一碗水端平是起碼的。偏偏在春節禮物上,小寶珠不比兩個哥哥。

其實,宮內都知道太子與太子妃的關系一直算不得親近。

瓜爾佳氏在康熙三十四年嫁入毓慶宮,至今已經過去十一年,僅僅在成親第三年生了女兒。太子的庶子們不論是活著的或是早夭的,皆是出自側妃或侍妾格格。

換句話說,胤礽不是清心寡欲,他只是對太子妃不感興趣。如今,這份冷淡也體現到與子女們的態度上。

李玉將此消息匯報給皇上,就被嫌棄了他辦事像算盤珠,怎麽能撥一撥才動一動,應該把歷年的年禮情況都給查清楚。

那並不難做,毓慶宮明面上的年禮記錄是要存档的,找個借口去档案庫查一查就行。

經過比對,太子給兒女們的年禮,前幾年差不多一視同仁。

近四年,寶珠的待遇卻是越發不如兄長與弟弟,今年春節的年禮更是明眼可見的矮了一頭。

乍一看,這就是因為太子與瓜爾佳氏夫妻關系越發冷淡的緣故,但是康熙並不如此認為。

四年前的春節發生了什麽?

那是賜死索額圖之後的第一個春節。

康熙已經無法再相信太子的品性。

在他看來,瓜爾佳氏及其所出的女兒被太子冷遇,正是太子報復太子妃娘家沒有給予足夠支持。

當年,精挑細選出石文炳之女作為太子妃。

不僅看中瓜爾佳氏本人秉資淑孝,也是看中石家一族男兒的才德兼備。

康熙非常肯定十五年前,他真是為太子著想選了瓜爾佳氏做太子妃,但不幸的巧合偏偏發生了。

在原定太子大婚的前一年,石文炳從福建升職回京,途中卻是因病不治身亡。

太子尚未成婚,嶽父就死了。

石文炳的死亡不只意味著瓜爾佳氏失去了父親,也意味著一方武將的隕落,而太子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助力。

這種時候難道要換太子妃?

康熙權衡再三沒有做出那般薄涼之舉。

石家自努爾哈赤年間就為後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嶽父去世,不影響對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賢。

當時,康熙如此認為,所以覺得選定的兒媳喪父也無妨,瓜爾佳氏依舊足夠資格繼續做太子妃。並且沒讓她守孝三年,唯恐變數太多,只守孝一年就進行了與太子的大婚。

後來也確實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亂中,親自坐鎮河南開封。嚴肅軍紀,安定民心,使得八旗軍隊順利南下作戰。

後又是升任兩廣總督。直至其身故於任上,一直勤政為民,所施政策無不都是為了百姓著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調任湖廣總督。

從打擊拐賣人口非法集團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厲風行手段。

一切發展看似沒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卻不曾虧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較著太子對子女的態度差異,終是確定了他與石家君臣相得讓誰心裏紮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爾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純善,太子就越不滿意,因為四個字——國無君。

尤其是儲君與皇帝之間發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沖突之後,忠於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這一次的拐賣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後,肅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賣團夥,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放過,誰做後台都不管用。

這樣做會得罪誰?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頭有人,人在京城。那個幕後之人的名字,或是呼之欲出。

哪怕沒有足夠多的證據,但無法不懷疑胤礽因為石文晟打擊犯罪而利益受損,於是對同為來自石家的太子妃瓜爾佳氏越發冷待。

當你看一個人不順眼時,這人做什麽都是錯的。

康熙沒有感情用事,也曾經勸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樁樁事實擺到了面前,不認不行。

於是,康熙四十五年開春,下了一道聖旨。

撤去淩普內務府總管的職務,理由就是他監督不利,居然讓禦制物品流到了人販子小頭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內務府,由十阿哥胤祹協理。

不久之後,毓慶宮碎了一地的瓷器。

淩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據說他紅著眼眶離開了毓慶宮。

對外說辭,此次因罪被罷免,他有愧於太子的信任與提拔,沒能把內務府諸多事宜打理好。

內情如何,智者見智。

康熙沒給淩普將功折罪的機會。

這人不是他選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沒讓淩普學會怎麽辦事,完全沒有必要再留。哪怕論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難道不比奶媽的丈夫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