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2/4頁)

阿瑪一直說話算話,賞罰分明。既然說了讓他們盡力就好,那就不會事後要求必須滿分才行。

家宴照例進行。

宋氏帶著茉雅琪來了,李氏也將弘昀帶來了。

一家子整整齊齊,但飯桌上氣氛並不熱鬧。

雍郡王府的家宴向來如此。

四爺喜靜,一向食不言;福晉也不是多話的性子,從不會有的沒的閑聊。

今夜,其實比之以往少了幾分冷清。

茉雅琪聽說兩個哥哥要參加宮廷考試,主動給敬了兩杯果汁,祝願他們能正常發揮。

小姑娘信心滿滿,覺得兄長們不必超常發揮,只要使出平時的水平就足以考得好成績。

問,她憑什麽有信心。

茉雅琪也有理有據。以往兄妹三人有半數時間一起上課,她自是了解兄長們的學習進度。

弘昀年紀尚幼,剛剛三歲。

他與哥哥姐姐們接觸時間較少,卻也能用幾句英吉利文給兩個兄長說一串祝福詞。發音有點走調,但語法與用詞還算準確。

武拂衣不吝誇獎,轉而瞧了一眼李氏。

這應是李氏的英語學習衍生功效,不知不覺給弘昀創造了語言環境。該肯定的要肯定,當場就給了她一句稱贊,但也讓她要再接再厲練練口語。

缺少合適的口語老師是個問題。

西洋來華的多是男性,少數女性家屬與仆從只能在澳門留居,從沒出現在京城範圍內。

究其原因是朝廷的禁令,從明朝起就不許番婦入境。

一來,東方與西洋的服裝風格相差甚遠,西洋女裝坦胸露臂,容易引起風俗沖突。

二來,朝廷普遍認為讓西洋人拖家帶口來華,會讓他們萌生可以長久居住的想法。一中新族群的加入,矛盾沖突是必然的,會造成社會不穩定。

因此,隨船而來的女性只能住在船上,讓商人們做完生意就離開。

後來康熙開放了海貿,也稍稍放寬政策,允許番邦女性在澳門地區範圍內活動。

至於京城,還是不見西洋女性,大清女子會洋文的少之又少。

之前,李氏的英語聽說多是與大兒子弘昐交流,偶爾能在仆從陪同下去教堂聽一聽神父講經。

武拂衣在京城時會定期與李氏進行訓練。可今年弘昐要入宮上課,李氏少了口語陪練。

盡管礙於技術與時代條件限制,本就沒讓李氏本在洋文上聽、說、寫、閱讀全面發展,但還是要求她保持一定量上的口語量。

新陪練找誰?

武拂衣瞥了一眼胤禛。能者多勞,讓禛·武氏頂上,一月兩次做李氏的陪練。還可能更加激發李氏的好學之心,她會願意被另一位側福晉比下去嗎?

輔導洋文是一方面,觀察李氏的心態是另一方面。

該叫胤禛發揮洞察人心的專長,觀察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李氏對兒子們的期盼會否過了界?

立嫡還是立長,或是尋另一個繼位人,這個問題早晚也會出現在四爺府。

聽起來挺遙遠,但胤禛萌生了奪嫡之心,讓他防範未然注意李氏的心態是否有變也是未雨綢繆之計。

飯桌上,武拂衣不似康熙故意搞事,沒有宣布讓李氏去找武側福晉學習的決定。

大家先安安穩穩吃飯,何必此時提學習,制造緊張情緒。

正月初一,卻是要先找烏拉那拉氏聊一聊。

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福晉比李氏在府內更有權威性,也就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烏拉那拉氏的情緒一直緊繃著。

從出宮、坐馬車到府內家宴,整個過程寡言少語,卻是憂心忡忡地偷瞄了弘暉好幾眼。

武拂衣敏銳地發現了這一現象。

守歲結束,眼見烏拉那拉氏有意想叫弘暉去房內單獨談話,先一步打斷了她。

“福晉,走吧。”

武拂衣示意烏拉那拉氏跟上,今天是就在正院歇著了。

需要聊一聊給弘暉選伴讀事宜,以及了解一下福晉對兒子上學的擔憂,幫著她紓解心情。

按照府內的規矩,初一、十五四爺或是留宿福晉的正院,要不然就是休息在前院。

武拂衣成了四阿哥後,沒有更改這一條規矩。

她在北郊莊子上能隨心所欲,但在京城府邸不去破壞現有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而且烏拉那拉氏管理內宅行事公允,延續這條規矩也是對福晉的認可。

反正蓋被子純聊天,躺兩晚算不上什麽事。

何況烏拉那拉氏睡相不錯,不打呼不磨牙,也不會像毛毛蟲扭動,基本是保持平臥到天亮。

其實與福晉躺一張床,比與胤禛同床共枕要省心非常多。

前者不會也不敢鬧幺蛾子;後者卻是屢敗屢戰,估計賊心不死,還在暗暗計劃下一次的冰塊催醒突襲。

真心話卻說不得。

武拂衣口風很緊,腦子很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