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看戲(第2/2頁)

說到這,林立文停頓了下,才又繼續:“你們來此學習,不單單只是將我所教授的技藝學會,用於實踐,更要懂得學會創新。”

“我無比盼著有一天,你們從我這裏離去後,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藝,培育出過去所沒有的優質良種,也能讓過去所無法種植的作物,遍布我皇朝的每一個地區。”

學子們聽著林立文說的話,心情也跟著澎湃了起來。他們若是能自己培育良種,將過去所種植不了的作物在當地種植成活……這不就等於第二個林大郎了麽?

即便到達不了如今林立文這個地位和成就,但出人頭地,多掙來些許的銀錢卻還是極為簡單的。

就像年前他們學的甜瓜冬季種植技術一樣,只這一個技藝,其實就夠一些人一輩子吃喝不窮了。

於是,眾學子齊聲喊道:“謹遵夫子教誨,我等必銘記於心。”

……

可以說,除了正月雪還未融化時,學子們得以在課堂裏上課修整了些時日外,待到春耕來臨後,大家便幾乎沒有閑過了。

當然,莊田裏這麽多的農田,春耕任務也十分繁重。所以也不只是眾學子們忙碌,田莊裏的那些佃戶們自是也要一起忙活,而佃戶們也是從今年開始,以拿月薪的方式留在莊田裏做事了。

若說農學班年後第一日便是考核的話,朝廷這邊年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印刷好的《農學》一書,推廣至皇朝各地。

林立文的目的便是教民稼穡,所以《農學》在發放給到眾學子之前,他便將此書交至給了永興帝。

永興帝得了書後,當即便召來了屯田司和司稼寺的幾位主官……

一番商定後,屯田司和司稼寺都認為這是如今最為全面的農事教習著作,裏面所書之內容實用性極強,很該推廣與民。

百姓不識字沒關系,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取書中適宜部分,由司稼寺協助,以及各地方縣衙與屯田司合力派遣人員下鄉教習百姓。

而這一本《農學》的出現和推廣,也使得眾朝臣們更為重視林立文在莊田上所開設的農事學堂。

“那林大郎還言,他一人所會技藝終究過少,因而他很是期盼有人能給《農學》再補上一些農事技藝。”

“怎的,他會的技藝竟還覺得還少了?!”

“這可是他獻書與聖上所言的……”

“嘖,未曾想,他倒是個謙遜的。”

“聽聞那位林大郎,最近還尤為鼓勵學子們創新……”

“唔,鼓勵一事我也聽聞了,好似那位林大郎最近還在莊田裏種植起了南方的甘蔗?也不知他這一次能否種植成功。”

不過想來應是能的,畢竟那可是林大郎。當初北地吉州棉花那般難種植成活,他不也種出來了麽?還有西州,他們聽聞去年西州好些地方水稻產量也很是可觀……

因而比起南方的甘蔗能不能在京城種植成活一事,他們對林立文還是有幾分信任的。此時大家更關心的還有一件事:那位林大郎這般努力的在京城種植甘蔗,怕不是又是沖著他們口袋裏的銀錢來的吧?

畢竟這種事情,那位林大郎可是做慣了的。

不過這一次,很多官大人都覺得林立文在甘蔗這一作物上,是挖不走他們多少銀錢的。

因為甘蔗雖北地一直未能種植成活,需得從南地運輸而來。但甘蔗在南地易種植,且還極為耐存儲,在運輸過程中也沒有過多的條件要求。所以甘蔗雖價貴於梨子,但卻依舊是時下百姓也能食用得起的一種水果。

於是漸漸的,這些個官大人一面緊盯著田莊裏的動靜,一面在私底下暗暗的等待著看笑話。

“哈哈哈,那位林大郎這一次的主意可是打錯了!”

“我且等著瞧,待到他那莊子裏的甘蔗長成,賣不出之前甜瓜與寒瓜的高價時的模樣……想來定是極為的有趣又精彩!”

“是呢,到時候我定要好生去瞧瞧……”

其實也不怪京中這些個官大人們會這般作態,實在是林立文借著他善農事,過去從大家身上沒少挖走銀錢。

大家是不缺錢,可是被人這麽的明目張膽的將口袋裏的銀錢掏走的感覺,就不是那麽的美妙了。

只是過去眾人實在是稀罕林立文所種植的東西,不得不強忍了這些事。

如今嘛……

眾官大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