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耱地(第2/3頁)

這使得閆刺史更為震驚了:“難道大郎你還打算在西州試種稻谷?”

要知道他們西州這地,歷來荒涼幹旱,耐旱耐寒的小麥種植尚且不能高產,因此水稻還幾乎從未種植過。

也因為這個原因,林立文在西州很難買到稻種。

稻米倒是有,別看西州人以面食為主,但一些富戶鄉紳們,偶爾也會購置一些稻米換換口味。

只是這價格,雖不似吉州當初棉那般的天價,但也絕對不是一般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這才讓林立文生出,想要在西州試種稻谷的想法。

林立文還說道:“我上次巡查時,也已經選定好兩處可做試種稻谷之縣城。”

“既如此,大郎你便放手去做吧。”閆刺史很爽快的說道:“有什麽困難,依舊直接來尋我便是。”

這一次,林立文還真就有需要閆刺史幫忙的。

第一件事,便是給林立文挑選出來的適宜種植冬小麥的五處縣城縣令發布通告。讓其派遣衙役去往各鄉村,告知村民們官府將帶領大家試種冬小麥一事。

凡有意參與試種冬小麥的老百姓,照舊先去往各自村裏正處報名。由裏正將名單和試種畝數統計好,再匯總給到林立文。

而除了這件事,林立文還有一件私事需要請求閆刺史幫忙。

磷肥與水車這兩樣東西,不單單只是西州能用,整個皇朝都是可以且很是需要的。因此這件事,林立文與閆刺史都得在今年春小麥增產文書上,一並匯報與永興帝。

算著日子,錢秀秀應該就這段時日將要生產,林立文心中實在是惦記的很。偏這年代交通不便,西州這地更是極為慌涼偏僻。林立文就算是想找個送信的人都難,所以他便只能借著此次要往京城上報,請求閆刺史幫他給京城錢秀秀和林老大他們送上一封信。

一封家書而已,這對閆刺史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麽大事,他一口便答應下來了。甚至閆刺史還與林立文說道:“大郎,你若還有別的一些物件想要帶與家人的,也可一並交付於我。”

林立文聽得心中一動,忙對閆刺史行禮道謝:“多謝大人。”

閆刺史雙手扶住他:“大郎你勿要與我這般客氣!”他現在只盼著林立文能在他們西州待的時間越長越好,因此如林立文對家中親人這種的相思之情,閆刺史能幫忙的地方是絕對願意出手相助的。

甚至要閆刺史來講,也就是不湊巧,這位林大郎的妻子懷孕不方便跟隨。若不然的話,倆人一並來到他這西州多好。

這樣的話,林大郎在他們西州也能待得安心些。

在謝過閆刺史後,又過了兩日,林立文才將文書和要帶給錢秀秀他們的文書,還有一袋子的西州轄下一縣城的特產幹紅棗送到了刺史府衙來。

因為時下老百姓不重視水果,如紅棗這般在後世極為尋常可見的,林立文在別的府城也極少見到大批量的種植和售賣。

這就導致他想在市面上買一些品質較好的幹紅棗都不是那麽的容易。

而西州這個地方,別看幹旱荒涼,但正是因為這種氣候,此地長出來的水果甜度才更高。比如之前王四郎送林立文的那幾個甜瓜便是如此,雖品種不如改良後的那些優越,但是味道著實不錯,完全可用一句“甜如蜜”來形容。

因此食用完那幾個甜瓜後,林立文便還留了種子下來,打算等到明年開春時,自己去找一塊地來試種。

再比如這次托閆刺史帶回去的紅棗,產自西州一名叫慶縣的縣城,這種棗子皮薄肉厚,甘甜核小。林立文吃著覺得甚是不錯,且紅棗還十分的養人,他便決定蹭閆刺史這一波,給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城裏的錢秀秀他們稍去一袋。

將東西交給閆刺史後,林立文這邊便加緊教授老百姓們冬小麥試種一事了。

而水稻試種因為林立文怕西州此地老百姓毫無這方面的種植經驗,所以他第一年便只打算先在選定的那兩處官田裏進行試種。然後等到試種成功收獲後,參與試種的農家好手們也學會了水稻的種植技術,林立文再派遣他們下鄉教授百姓也不遲。

很快,被選定的那五個縣城的老百姓接收到了林立文要帶著大家試種冬小麥一事了。

同樣的,報名采取的是自主自願。

但架不住,林立文如今在西州老百姓們中的好名聲。大家一聽是他,想都未曾多想,便對裏正嚷嚷著他們要報名了。

不過這次試種,林立文著重加多一條。所選田地,需得是前茬並未種植小麥的其余土地。

這便也是林立文要讓老百姓們知曉的一件事,小麥決不可連作。

事實上,西州麥地畝產量這般的低下,不僅僅是跟缺水,不會施肥這兩樣有關。還有小麥連作,也會使得其產量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