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2/2頁)

也是巧了,姨母手上正好有一條青雲路。周聞氏便投奔了姨母。

後來,姨母尋的那條青雲路斷了,事情沒成。恰在這個時候,周聞氏的父母和弟弟出了一點意外,人全沒了。周聞氏只能跟著姨母一家過活。再後來,她和當地縣學的一個窮秀才看對了眼,兩人便成了親。這窮秀才就是周安為。

這個身世乍一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是牟羊發現了周聞氏和他母親長得很像,周聞氏的兒子偏偏又像了牟羊,沒有人會去懷疑周聞氏的身世有問題。

但順著周聞氏有問題去反推,那麽她的身世又處處存在問題。

第一,周聞氏幼時養在深閨,除了父母親人和家裏的仆從,見過她樣貌的人並不多,偏偏她的親近家人後來出了意外全死了,仆從自然也散了;第二,周聞氏的姨夫因為很討某一位縣令的喜歡,等那位縣令調職時,她姨夫跟著走了,以至於周聞氏出生時,她家和姨夫家隔得很遠,雖然她母親和姨母一直沒斷了信件往來,可真說起來,周聞氏去投奔姨母前,姨母並沒有真正見過她。

第三,姨母最開始打算幫周聞氏找的那條“青雲路”,不是別的,正是——

“入宮?”長公主終於明白杜明為何這般謹慎了。

這事竟然有可能牽扯到宮裏!

今上登基後,基本上沒怎麽擴充後宮。宮外的女人想進宮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參加宮女選拔。有些宮女比如說要被安排到公主、太後身邊做女官,需得樣貌、品性和智商樣樣過關。品性和智商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所以首先一個就是樣貌好,至少也是五官清秀,得叫貴人看得舒坦,這就得去民間采選。

本朝的女官待遇比普通宮女要好一些。

只要當了女官,宮女這一生基本就有著落了,就算到了年紀出宮,主子也會給予一些安排。景福長公主身邊就有過好幾任女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人,一個想跟著公主一輩子就自願自梳,如今替長公主管著諸多產業,深得公主信任。一個到了年紀更願意出宮嫁人,長公主不僅幫她找了一門親事,還賜了一份嫁妝,如今她男人已經從普通侍衛升為了五品武官,為她請封了誥命。

但不管怎麽說,女官依然是宮女的一種,都是伺候人的。但凡疼愛女兒的家庭,誰舍得讓女兒進宮跪來跪去?只有那種家裏窮得不行的,本來就有打算要賣女兒,比起賣去青樓那種地方,送進宮裏反而變成是一條比較好的路了。

當然了,也少不了那種盼著女兒能躍上枝頭變主子的野心家。

杜明一臉肅容道:“景順十一年,宮裏采選宮女,周聞氏自願報名。憑著她的資質,本來肯定能選上,再經過幾年調/教,說不得能混到各宮主子身邊當女官。但太後當時忽然下了道懿旨,采選宮女的最低年齡不能小於十二歲。”

而周聞氏當時僅十歲,所以很快就被刷下去了。

以往采選宮女時,多選十歲左右的女童,年紀比這小的還沒完全懂事,年紀比這大的經過幾年調/教後年齡又太大了。十歲左右最好,教上兩三年,十三四歲左右到主子身邊,十六七歲左右能獨當一面做女官了,然後二十四歲左右放出宮。可就是那一年,太後忽然下了懿旨,此後采選宮女要十二歲以上的。

不僅如此,太後還把宮女出宮的年紀下調到了二十二。

都說是因著太後慈悲的緣故。

周聞氏進不了宮,本該歸家。結果父母家人竟出了意外。姨夫一家陪著她回去辦理了喪事。此後她都在姨夫家裏生活,直到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周安為。

再後來,周安為進京趕考,周聞氏跟著進京。周安為外放,她跟著外放。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周家後院一直沒有妾侍通房,周安為很愛重妻子。

“換句話說,周聞氏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到周安為,對嗎?”長公主問。

杜明抿了抿嘴唇:“據說,周安為私底下曾稱贊妻子為女中諸葛。”

若是太後當初沒有臨時下那道懿旨,這位“女中諸葛”如今十有八/九身在宮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