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巡撫之爭(第2/2頁)

在他們看來,遼東經略問題上已經先失一城,巡撫一職,必須要由信得過的東林黨人接手。

聖諭下去的第二天,朱由校就接到兩份奏疏,當即是冷笑不已。

歷史上經撫不和,導致努爾哈赤趁虛而入,連破遼陽、沈陽兩大重鎮怎麽來的?

東林黨看事情,一直都是從黨爭的角度去看。

他們只知道熊廷弼是楚黨,王化貞是葉向高的得意弟子,無論有沒有真能力,也要把他推到巡撫的位子上去。

朱由校深呼幾口氣,冷靜下來再去看這兩份奏疏。

第一份,是右參議王化貞所上,請求在一片石、三岔口等處增兵建城。

單單就此時大明、蒙古、後金的情況來看,這個建議倒是頗有見地,朱由校決定準了。

第二份,是內閣大學士劉一燝的,朱由校直接扔了第一張,去看關鍵部分。

“定傾戡亂,全在人才,今羣賢畢集,諸保全封疆,剪滅逆酋之計,固以犁然畢具。”

“而今條議鑿鑿,是在廟堂上專委任重事權。當以右參議王化貞任撫臣,請必應,應必速,遼事尚可辦。”

朱由校將劉一燝的奏疏留中,但緊接著第二天,兵部尚書張鳴鶴的奏疏就來了。

在奏疏中,張鳴鶴對熊廷弼如今固守不前的戰策大為鄙棄,說:

“廣寧所處遼河平原,土壤肥沃,我方可屯田於此,解決糧草之需,再以廣寧為依托,復遼指日可待。若一味言守,無異於據猛虎於一隅。”

瞧瞧,張鳴鶴這話裏先將復遼二字說的輕描淡寫,再把熊廷弼貶的一文不值。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什麽軍事上的專家!

朱由校冷笑幾聲,繼續留中。

再過幾日,熊廷弼聽聞自己又遭人彈劾,火急火燎的辯白奏疏被快馬送到京師。

在熊廷弼的奏疏中,再次提及王化貞、張鳴鶴等人於遼地的屯田之策斷不可行。

他還強調,以如今遼東的情況來看,僅僅守住遼沈等地就已經力不從心。

近幾日後金正磨刀霍霍,一旦卷土重來,遼民或逃或亡,苦心屯田,終不免是代人做了嫁衣。

洪承疇是個聰明的,知道這時候需要選邊站。

熊廷弼的奏疏到了幾日,他的奏疏才是姍姍來遲。

在奏疏中,洪承疇沒有和張鳴鶴、熊廷弼等人那樣言辭過激,只是輕描淡寫的說王化貞的屯田之策絕不可行,表示支持熊廷弼的固守之策。

看完了這些,朱由校淡然一笑。

洪承疇算是通過了這個考驗,若他上任,歷史上的經撫不和,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正主全到了,也是時候表示自己是什麽態度了。

朱由校將內閣四位閣臣及張鳴鶴、顧秉謙等人全叫到面前,正色說道:

“當日,朕要留熊廷弼在遼東,群臣皆要朕將他革職、問罪。如今遼東好不容易再有起色,爾等就急於做出這等卸磨殺驢之事。”

“君子六藝,怕是已被你們踩在腳下了吧!”

見眾人面面相覷,朱由校冷哼一聲,繼續說道:

“朕姑且信這顧秉謙一回。朕意已決,以洪承疇巡撫遼東,舉國之力,固守遼東,以禦逆虜兵戈。”

“如有再議,朕,定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