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尾奏Ⅵ(第2/5頁)

要將之抓回曜國,其難度何止上升了一個台階!

晨星帝國的內部意見尚不統一,就更別提把人抓捕歸案了。

一切還要從刺殺事件發生之後說起——

北源大樓刺殺案震驚世界,最震驚的,當然就是晨星帝國本土。

殺手冒充鋼琴師混進宴會,彈完一曲鋼琴之後,眾目睽睽之下,大搖大擺殺死一位帝國爵士,皇室遠親,從容離去,這是何等囂張!

不誇張地說,當天晚上,晨星帝國首都,號稱“不夜之城”、“群星之都”的銀都,徹徹底底變成了真正的不夜之城,群星之都。連皇宮的燈光都一夜未熄。

大案一出,內閣,皇室,議會,站在這個龐大帝國最頂端的人物,第一時間便做出了應對。

封鎖,戒嚴,搜查,抓捕,向下追責……指令傳遍四方,無數人風聲鶴唳,徹夜不休開始行動;而上頭的三股勢力,又開始試探交鋒,推諉指責,混水摸魚。

——此種情況在這個國家早已持續了幾十年,最早要追溯到晨星帝國赫赫有名的“光榮革命”。

所謂“光榮革命”,發生在距今五十多年前。

工業革命催生了思想的萌芽與新階級的誕生,晨星帝國的新興勢力不再滿足於服從古老的封建帝制,屈從皇帝的統治與老牌貴族的壓制,反而在劇烈的思想變潮中掀起了推翻封建帝制的光榮革命。

江河日下的皇室與貴族自是不願被掀翻在地打落塵埃,但時代的浪潮又由不得他們反抗。

這場席卷了整個晨星帝國的戰爭最終被另一場更大的戰爭所終止——波及全世界的戰爭轟然爆發,晨星帝國也被卷入其中。

倘若是完整的晨星帝國,還有機會在世界大戰中獲勝,但本身四分五裂還處於內部鬥爭中的晨星帝國,不過是一塊肥肉而已。

外部的壓力讓晨星帝國內部的激烈矛盾暫時緩解,皇室與貴族得以續了一口血。他們借助世界大戰與新興的勢力談判。

——倘若革命派不願意退讓一步,那麽他們寧願將整個國家拖入沼澤,與革命派同歸於盡,也絕不願將權力拱手相讓。

這一番“背刺宣言”果然取得奇效!

倘若取締了封建帝制,將皇帝拉下馬後,他們所獲得的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還要同時面對內憂外患,最後被世界大戰的車輪碾壓而過,或許整個帝國都會在戰火中化作飛灰。那還不如各退一步。

這場光榮革命成功了,也失敗了。

——封建皇朝的末代君主做出了最屈辱的抉擇,放棄皇帝的大部分權力,只保留小部分軍權與皇帝的名譽;

貴族也退後一步,只保留貴族的頭銜而沒有實權,但他們之中將選出一部分優秀精英組成內閣,分享一部分國家的權利;

皇帝與貴族所讓出的大部分權力,則在名義上歸屬晨星帝國的所有民眾,交給民眾中選出的優秀代表。而這些人,就組成了議會。

——三方勢力共治帝國。

正因為各方的妥協與退讓,晨新帝國才得度過世界大戰的危機。但那場不完全的光榮革命,卻也為晨星帝國此後幾十年的權力傾軋、內鬥不休 ,埋下了伏筆。

皇室與內閣不甘心與人分享本屬於自己的權力,議會更不甘心讓出本屬於光榮革命的成果。就連曾經在光榮革命的刀鋒之下抱成一團的皇室和內閣,也逐漸分裂。

這幾十年來,三方一直在暗中交鋒。

刺殺案的反應,不過是其中的一點縮影。

被殺的萊昂納多爵士雖然有貴族背景,理應屬於內閣一派,但因為他身上的皇室血統和保皇黨的身份,又與皇室牽扯更大。

而北源大樓那一場宴會的舉辦方,也是皇室成員。或者說,那場宴會,本就是保皇黨組織的宴會。

是以,皇室的損失才是最大的,不僅在刺殺中折損了一位保皇黨的成員,又大大丟掉了顏面。

憤怒之下,那位垂垂老矣的帝國皇帝第一時間發布一級通緝令,幾乎動員了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布置天羅地網也要逮捕罪魁禍首。

而內閣與議會盡管在明面上支持皇室的行動,義正言辭地譴責刺客的惡行,但行動上卻很敷衍。

——相較於抓捕刺客,他們對幸災樂禍、攻訐皇室,以及趁機謀取利益更感興趣。

晨星帝國上層維持已久的平衡幾乎被那突然的一聲槍響所打破。

如果盡快將人抓到,或許這點小小波瀾會迅速平息,但偏偏這場聲勢浩大的搜捕遲遲不見成果,殺手便如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不見了。

這讓皇室的處境更加尷尬,除了無能狂怒,就是無能狂怒。

從這段時間以來晨星帝國內部不斷發生變化的輿論,就能看出幾分端倪。

刺殺案剛剛發生時,輿論反應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