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3/4頁)

他拉著女子的手,攜著她一起上了馬車。

路上一時間沒有了譚家夫妻的影子,眾人的三三兩兩嘀咕的聲音肅然一清,又都相互對看了許多眼神,才在意外之中,陸陸續續上了自家的馬車離開了。

......

譚家的馬車裏。

“大爺怎麽趕回來了?”

譚廷沒有著急回答,抿著嘴低頭看了看妻子,見她神態平和,還想著問了他一句“老夫人怎麽樣了”。

他默默嘆了口氣。

“老夫人沒事,還撐得住。”

項宜又問起了老太爺的情況,譚廷沒有回應,老太爺畢竟年紀大了,又從那麽高的坡上摔下來,誰也說不好。

反倒是推他老人家下來的人,竟消失在了人群裏,找不到了。

恐怕不是官府無能,而是此人本就是有目的而來,就算老太爺身邊有不少官兵保護,卻還是讓人趁亂得了手......

這一鬧,局面更加復雜了。

譚廷默默握緊了妻子的手,兩人一時間都沒有在說話,乘了馬車返回譚家老宅。

前去安撫考生的齊老太爺受傷的事情,已經能在街頭巷尾聽到一二了。

而路上恰好發生了擁堵。

有間客棧突然將住在裏面等待科舉的寒門書生全都攆了出去,說以後再不做庶族的生意了,有錢也別想進來。

書生們全都聚在門前鬧起來,掌櫃的振振有詞。

“我們是世族的產業,你們連起齊老太爺這樣的大儒都要下手,就別怪我們與你們劃清界限!”

客棧門前堵得水泄不通,有吵鬧的有看熱鬧的,更多的是議論紛紛。

原本只是伏在水下的矛盾,卻被接連的浪頭,一波又一波地翻了起來。

雙方皆有各自立場,誰都不肯讓誰。

若說之前還是庶族單方的騷動不安,眼下雙方都皆有此感,敵對了起來。

譚廷越發握緊了項宜的手。

溫暖的力道傳了過來,項宜禁不住擡頭向男人看了過去。

他像那天在齊老太爺家中一樣,幾乎是用唇語的、極其輕聲地,同她說了兩個字。

“沒事。”

項宜心頭忽的一熱。

車外喧鬧不安,車內卻有種安定的氣息在慢慢流淌。

*

此事一出,翌日早朝又各執一詞起來,要禁考這些寒門書生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太子皺眉,卻一時間沒有言語。

皇上問了林閣老一句,“林閣老如何看?”

首輔林閣老留了美髯,一把年紀胡須頭發還是黑亮的。

他半垂著眼細細思量了一陣。

“臣亦覺得不該將他們逼上絕路,但齊老大人這般,必然是不能安撫了,也不知道什麽人還能去安撫。”

林閣老倒是沿用了之前太子的意思,但是接下來,如果還要繼續安撫,那麽讓什麽人去的問題,又重新繞了過來。

當朝確實沒能論出合適的人選。

畢竟齊老太爺出了事,世庶之間更加緊張,誰又願意去冒這個風險,安撫庶族,為庶族說話?

......

下晌,東宮太子書房。

顧衍盛和徐遠明以及其他輔臣都聚於此。

太子還是持有之前的觀點,不想朝廷開了禁考庶族的路。

“還是要派人前去才行。”

徐遠明上了前。

“臣願意去。”

徐遠明既不是庶族也不是世族,他是軍戶出身,通過舉薦又科舉,才到了朝中,又是太子近臣,總也有些分量。

但也有輔臣提出了疑問,“之前齊老太爺前去,其實是代表世庶兩方態度,若是只有徐大人前往,只怕這層意思要差一些。”

兩族越鬧越僵,只有一方現身,著實不能完全說明朝中各方的態度,那些書生不如尋常百姓好說話,徐遠明去了,可能還是會讓他們不安。

但身份能代表世家的,願意在這中危機時刻前去的,恰就在京中的人,掰著手也找不出來了。

太子提了一個人。

是黃六娘的父親、燈河黃氏的黃三老爺。

燈河黃氏是大世族,黃三老爺也為官多年,頗有些官聲,眼下就在京城。

可下面有輔臣搖了搖頭,“臣已經去探過黃家的意思了,那位黃大人倒是願意去,可是他宗子長兄卻不願意插手這件事,之前便寫信讓他不要出京。”

這話一出,太子便不禁冷笑了一聲。

“這些世家的權柄真是夠大,連朝廷都支使不動朝廷的官員,反倒要看他們的意思。”

這便是他為何肯為庶族發聲的原因。

沒有了寒門出身的官員,滿朝都是世家的子弟,才是朝廷最大的隱患。

顧衍盛一直在旁沒有出聲。

他倒是有個人選在嘴邊,但在這般緊張的情形下,顧衍盛也只是想了想沒有開口。

那譚家大爺譚廷畢竟是譚氏一族的宗子,真的敢去蹚這趟渾水嗎?

若是譚廷出了事,宜珍又要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