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4頁)

入夜的鼓安坊譚家宗房,一如平日一般安靜。

只是宗子譚廷心中,一陣一陣浪湧。

從前都是他做的不好,冷待了她,所以她才會這般反應。

但是從他離京回家,到年節已過,距離他返回京城的時候,沒多少日子了。

念及此,譚廷深吸了口氣。

若他再似從前一般,就這麽將她留下自己離開,那麽他們夫妻兩人,就再也不會有相合的一日了吧。

只是不曉得,她願不願意隨他進京。

......

秋照苑。

人一散去,吳嬤嬤便端著茶水到了趙氏身邊。

“老夫人恐要有喜事了。”

趙氏一聽,豈能不明白吳嬤嬤是什麽意思,也笑了一聲。

“哎,從前見他們夫妻冷得似外人一般,我便不是正經婆婆也替他們著急,眼下總算是好了。”

吳嬤嬤連連道是,“夫人臉色看著同平日不太一樣,老奴瞧著,合該有喜事了。這樣一來,待大爺開春離家,夫人也是能照舊留下的。”

這話簡直說到了趙氏心上。

從前趙氏不覺得有什麽,自從項宜回了娘家,中饋又落到了她身上,他這才發覺沒有項宜根本不行。

“從前是我低估項宜了,我只盼著她能早早有孕,留在家中才好。”

吳嬤嬤連道,“老夫人必會得償所願的。”

話是這麽說,但這也只是他們的猜測,哪怕是在菩薩面前祈禱也沒有個必然。

趙氏想了一番,囑咐了吳嬤嬤。

“你去尋個藥膳方子,開些助孕的藥膳來。”

直接用助孕藥,趙氏怕把兒子媳婦逼得太緊,反而不易有孕,但藥膳方子不一樣,悄然無息地便能有了喜事。

到時候,項宜就能留下了。

......

正院,項宜一個人翻來覆去了一晚。

她想不通為什麽那位譚家大爺會有這樣的反應,而這個問題,對她很重要。

翌日在花廳處理完各項事宜,她便叫了喬荇。

“去一趟外院吧。”

喬荇驚訝,“夫人去外院做什麽?”

府裏的外院沒有什麽人,自從二爺成親之後,也搬回到了內院。

夫人總不能是去尋大爺吧。

夫人可從沒有去過大爺在外院的書房。

思緒一落,喬荇便驚訝地聽見夫人道。

“去大爺書房。”

項宜猜不透那位大爺緣何如此,與其不安,那便不如同他問個明白好了。

......

外院書房。

譚廷翻了翻剛送過來的邸抄。

年後吏部選官已經開始了,只看邸抄便能看出來,各個世家出身的官員只要不太胡作非為,多半能升官向上,寒門官員卻多在原地徘徊甚至下落。

更令人擔憂的是,便是科舉出來的官員中,寒門學子也越發少了,往前數十年,都不是這般數目。

不仔細去想不覺得,如今仔細一想,著實讓人不安。

他又將之前的邸抄都拿出來,剛要再細看一番,正吉過來回了他。

“大爺,柳陽莊的裏長帶著人來想要見一見大爺。”

譚廷意外了一下。

之前他應下給柳陽莊人租借之事後,柳陽莊確實上了門來,譚家也沒有食言的意思,連當時與他們刀槍相對的張冰勇,都將自家的田抵了過來。

譚家雖然對此頗有微辭,但有宗家在上,倒也沒人更多言了。

這會,柳陽莊人怎麽上門了?

譚廷讓正吉把人請過來。

此番來的正是老裏長、張冰勇和幾個眼生的村民。

他們何曾來過譚氏宗家,之前來抵田,見著譚氏氣象便是一陣後怕,眼下見譚家宗子大爺還把他們請進了院中來,更是吃驚了。

老裏長見了譚廷就帶著人要同他行大禮。

譚廷連忙擡手扶起了老人家。

“老人家這是做什麽?”

老裏長沒什麽含混的,直言。

“譚大人願意典下我們的田地,預支與我們銀錢,不僅如此,還壓著那些惡人不再低價屯田,不光是柳陽莊,咱們附近幾個莊子,甚至整個寧南、維平一帶,哪有不感激您的?”

他道前幾日天氣陡冷,有些農人忍不過去又賣了田。

但這些交易的價錢都是正常年景的價錢,再不是被壓低了的價。

老裏長道,“這些村人一聽說是譚大人的手筆,心裏無不感激,央著老朽一道來譚家道謝,如若不是譚大人出手,我們這些寒門庶族的百姓,哪裏能有好日子過呢?!”

他這麽一說,他身後幾個眼生的村人齊齊上前要給譚廷行大禮道謝。

譚廷連忙讓正吉將人都扶起來,他這才曉得,他們竟只是來道謝而已。

......

項宜行至書房院外,腳步一陣猶豫。

只是譚家大爺緣何是那樣的態度,著實令她困擾又不安。

項宜到了書房院外,正欲讓人前去通報,不想裏面的話語聲,順著風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