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4頁)

風吹得人越發冷了。

雜亂的思緒在腦海中起起伏伏,譚廷不知自己怎麽就隨著她的腳步到了正院,站在了正房廊下門前。

他沒有撩開簾子進去,卻聽見裏面她吩咐喬荇的聲音。

她的聲音一貫淡淡的沒有什麽情緒。

“年前年後我忙了些,只做了一個尋常小印,你同姜掌櫃說,待開了春,會再做些能賣上價的來。”

喬荇應了,又忍不住勸她,“夫人這些日太辛苦了,連看閑書的工夫都沒有了,二夫人叫您去打葉子牌,您也都推了,多少該歇一歇的。”

天冷,楊蓁在家中閑悶發慌,不是練劍就是打牌。

但她笑了笑,回了喬荇,“我又不是能閑下來的性子。寧寧約莫病情有些反復,她信中不提,字跡卻虛浮,我想等天暖了,再給她換一副好些的藥,再者阿寓趕考也是需要有錢傍身的......”

譚廷在這些話裏,閉起了眼睛。

不管是弟弟科舉趕考,還是妹妹病情反復要換藥,都需要錢。

可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她都只是靠著自己,一刀一刀制印賺錢。

她沒有跟他要過錢,連借都沒有過。

她在信裏最後回應項寓的話,此刻就像從她口中說出來一樣,那淡然的嗓音,一遍一遍響在他耳邊。

譚廷不由想起自己剛回家時,樁樁件件事情引發的查賬。

在查賬之前,她就沒想過從他得到什麽,查賬之後,更是一點一滴都沒有了。

譚廷垂了眸,沒再打擾她,在那扇門打開之前避開了。

......

哪怕是十五的元宵節,因著今歲嚴冬難過,都蕭索了起來。

楊蓁乘興而去,差點敗興而歸。

不過她是個樂善好施的,見縣城街市上實在沒什麽好玩的,便讓人支了個攤子給路人套圈。

她把圈弄得極大,幾乎人人都能套到東西拿回去。

這般可把路另一邊的套圈小販急壞了,那麽冷的天,小販急了一身的汗。

楊蓁看得哈哈大笑,讓人抓了一把碎銀子給他,直接把他的攤子也盤到了自己這邊來。

小販一看,喜笑顏開地連聲道謝,還幫著楊蓁做起事來。

譚建在家裏完全坐不住了,簡直用平日裏三五倍的速度寫完了大哥布置的文章,一時管不上寫成這般會被大哥怎樣訓斥,便急著去了街市尋自家娘子。

蕭索的街市到了楊蓁這裏竟堵得水泄不通,譚建一看她出門帶著的鼓鼓錢袋,眼下完全癟了下去,驚訝得不行。

她倒是笑眯眯地看著路人手裏滿滿當當地,行走之間又熱鬧了起來,悠悠嘆了一句。

“這般熱鬧才好啊。”

夜風吹得滿街通亮的燈籠搖搖晃晃,譚建拿了個大紅披風將她整個人裹了起來,看著她小臉紅彤彤的,伸了手出來。

譚建驚訝又好笑,“癟了自己的錢袋還不夠,還要花我的繼續做散財童子?娘子饒了我罷!”

楊蓁呸了他一聲,“誰要花你的錢做散財童子了?我跟大嫂說要買燈給她,但好像也被人套了去了,得再給嫂嫂重新買一盞好的。”

譚建一聽是這個原因,就把錢袋子拿了出來。

“娘子隨便買吧,給自己也買一盞!”

“嘖嘖,窮鬼也就有個買燈錢了!”

楊蓁朝他吐舌,揣了他的錢袋子,給大嫂買燈去了。

項宜在家並未閑著,因著每歲燈節,多少要出點事,她來回吩咐了好幾遍,千萬注意火燭,各處留好水,莫要結凍成了冰,萬一著了火及時撲滅。

等她來回吩咐好了,回到了房中,看到茶幾上悄然放了一盞琉璃燈。

項宜見了那琉璃燈,便笑著問了下面的人,“二夫人這麽快就回來了?”

下面的人卻不甚清楚,道去夏英軒問問。

項宜讓他們去了,順便問問楊蓁他們玩的如何。

她上前好生瞧了瞧那燈,燈是梅花樣的,做的精致透亮。

她難得有興致挑了那盞梅樣琉璃燈,在院子裏走了幾步。

那燈剔透晶瑩,中間點了蠟燭,越發映得挑燈的人,衣衫都流光溢彩起來。

春筍和喬荇都走過來,圍著這燈連道漂亮。

項宜亦點了點頭,彎了眼睛笑起來,。

“弟妹總能尋些讓人喜歡的東西。”

她又難得雅興十足地提著燈,在院子旁的小潭下走了幾步。

潭水早就結了冰,但琉璃燈的光彩映在剔透的冰上,又是別樣的景致了。

項宜挑了半刻鐘的燈,才回了房,就將那梅樣琉璃燈放在自己制印的書案上。

過了好一陣,去了夏英軒的丫鬟才回來。

只是丫鬟回來時,手中也提了另一盞琉璃燈。

丫鬟道,“回夫人,二夫人和二爺剛回來,這是二夫人專門送給夫人的琉璃燈。”

項宜坐在桌前畫花樣,聞言一頓,訝然看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