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1章 琉球當入我中華

尚豐王感謝顏常武的好意,就在大殿設宴招待東南府人,顏常武和尚豐王共坐中間一席,尚豐王以左邊虛席以待,古人左為尊崇,讓客人坐在左邊是表示對客人的敬意,而右邊則是琉球人還有一些倭人。

在沒有徹底翻臉之前,琉球人還不能驅逐倭人。

有倭人在場,琉球人只能夠客氣地說話,詢問大明情況,說些風土人情無買緊要之事。

顏常武和陳衷紀等一一作答,態度和煦,表現出對主人的尊重之意。

得到了大家的好感,

琉球人招呼客人,作出了可口的米飯,用上王宮裏最好的米來作飯。

再有各種海產品,使用新鮮的大蝦、大魚、海參、貝類做成的菜肴紛紛送上來。

肉類有雞肉、豬肉,用了一種濃度不高的米酒,當是竭盡所有,全力來歡迎貴客!

酒過三巡,尚豐王給了一個眼色給尚讓,後者會意,然後尚豐王道:“敝國雖居海外,對上國極為仰慕,一直保管著上國對敝國所賜的禦物,就由吾子尚讓陪督軍前往一觀!可否?”

“好!”顏常武一口答應道。

於是年青王子尚讓引路,引顏常武前往參觀。

顏常武去到哪,他的親衛隊緊緊跟隨保護。

那些倭人一來憚於明人的武力,二來尚讓平時的表現“良好”,親近倭人,諒來不會亂說,是以沒作阻止,也沒人跟來。

尚讓帶著顏常武上了正殿二樓,原來一樓是國王的接見廳,二樓則掛有中國皇帝給歷任琉球國王題的禦筆匾額,還供奉了大明給琉球國王的冊封詔書和賜物,皆妥為保存,哪怕在倭人入侵的時候,二樓的東西也保存得很好。

最遠的有份詔書,乃朱元璋老兄頒布的,乃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乃成為正式名稱。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

該詔書看到實物,說:“……朕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據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

這份詔書除了以華夏自居,使用了中國歷代皇帝習用的“蠻夷”之類詞以外,毫無威脅恐嚇的意思,是一種和平外交。

當時的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

取了國名,就連國王姓氏也是大明給取的,當中有份詔書,乃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永樂皇帝朱棣的孫子)賜姓琉球統治者以“尚”的姓氏。

皇帝禦筆、金印明顯,雖經歷了久遠的年代,也依舊巍然有力!

它供奉在檀香盒裏,要不是顏常武來,不得輕易觸動。

尚讓得用清水洗手,晾幹手,上香供奉,這才鄭重其事地請出聖旨,請顏常武觀閱。

再有明朝皇帝剛給琉球國王的皮弁(就是帽子),稱為玉禦冠,樣式為唐官帽,上有金帶、金釵和各式寶石,煌煌可觀!

一本冊子,是琉球大事紀,皆用了大明的年號和歷法記載,用的也是漢字!

顏常武看著這些物品,說真的,心潮起伏。

先輩們曾經擁有的遠海島嶼——琉球,奉我中華為正統,在二百多年後,竟被倭人硬生生地搶去,改名為沖繩縣!

琉球人並不甘心,有勇烈的琉球人竟然在北京自殺明志,求中華不可棄琉球,然國勢艱難,中華最終無法保住琉球。

在二戰結束時,當時國際公約言明琉球不屬於倭人的地盤,但給山姆國和倭人狼狽為奸,倭人終奪琉球。

痛哉,恨域!

今我顏常武到此,琉球必入我中華!

敬奉的香煙裊裊,他思緒深遠:他一旦在大明取得名份,立即以大明的名義,就算不得大明的名義,也以他的名義,在琉球立碑,立下我中華大名,是為我中華國土。

至於管治方式,不成問題,一國二制見識過,明朝也有沐家世鎮雲南之例在前,只要封他尚家世鎮琉球,外交和軍事由東南府負責,內政由他自決即可!

今後子孫者敢棄我中華國土,是為國賊,當天下人共擊之!

敢奪我琉球之國,是為敵國,國戰伺候!

三樓則敬奉天地,如此,天地、大明、琉球各居一層樓,充分表明了琉球對大明的尊崇!

尚讓引顏常武上到三樓,大家上午敬了天地,他四顧無外人,拜倒在地上,涕道:“懇請督軍救我琉球!”

顏常武佯裝不解地問:“琉球上下和睦,與倭人友好,何憂之有?”

尚讓恨聲道:“倭人狼子野心,欲吞並我國之心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