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空子假設驗證實驗(第2/3頁)

很多的物理理論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

量子物理的研究就很有說服力,大部分量子物理的研究都是基於實驗分析得出的結論。

現在他們也只能等待實驗了。

……

空子驗證實驗,是準備在太空飛船上進行的,火星-1飛船單獨飛到太空做實驗,肯定是非常浪費的。

所以,航天局的計劃是進行一次探索活動,目的地就被定在了木星,火星-1飛船將會利用太空穿梭,短時間飛抵木星周邊,隨後利木星強大的引力拉拽,以及飛船本身的動力系統,修正軌道返回地球。

實驗被定在飛船抵達木星周邊,完成一系列探索工作以後,在預定的計劃中,若是實驗一切順利進行,並沒有對飛船造成損壞,火星-1回到地球的途中,還會順路對小行星帶的智神星,並遠距離路過谷神星,可以進行一系列拍攝工作。

當然,這都是後續工作了。

在奕星的發射基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趙奕和理論組的人,就一起去了航天局的任務中心。

航天局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準備利用火星-1對木星進行探索,工作還是非常緊張的,好在航天探索技術已經很成熟,火星-1還能夠遠距離進行及時操控,他們需要做的就是,進行一系列的測算了。

航天領域的測算工作是非常復雜的,飛船的路徑要考慮一系列的問題,預定的軌道也需要詳細論證。

趙奕和理論組的人,參與到了後續工作中。

有了趙奕和理論組的人加入以後,後續的歸總數據工作,一下子就變得迅速起來,無論是趙奕,還是邱成文、愛德華·威騰,都是最頂級的數學家,都非常擅長做數據、計算相關的工作,尤其是趙奕,什麽問題到他手裏,都很輕松的得出結果。

一切的準備工作,在計劃發射前一周完成。

航天局對外發布了探索木星的信息,還確定使用火星-1飛船進行。

國際輿論對於探索木星的反應不大,以國內領先的航天科技,只是對木星進行探索,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輿論關注的有兩點——

一個是使用火星-1飛船。

“奕星的火星-1飛船,執行過火星著陸並返回的任務,證明了其穩定可靠性。”

“同時,火星-1飛船擁有非常完善的性能,攜帶的空間鏈接設備,可以在近距離清晰的,把立體圖像傳到地面,比人眼看到的還要清晰的多。”

“依靠火星-1飛船高端的技術性能,肯定會提供比普通探測器更多的數據、圖像資料,也會讓我們獲得更多木星的信息,也會對木星更加了解。”

“但是,只是對木星進行探索,而不是進行木星衛星的登陸,使用火星-1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這是輿論的觀點之一。

如果只是對木星進行探索、拍攝等工作,發射一個多功能的探測器就可以了,根本不必使用高端的火星-1飛船。

另外一點就是,探索任務會使用太空穿梭技術。

太空穿梭技術每次使用都會引起關注,到目前為止,穿梭最遠距離只是到達火星。

現在可是直接到達木星的太空穿梭,距離直接提升了好幾倍,自然會引起大量的關注。

奕星對外宣稱,太空探索技術甚至可以讓飛船直達太陽系外,是否能做到就不一定了。

現在的木星探索任務就是個機會,能看到是否能成功完成穿梭。

如果能短時間到達木星,也就證明很容易到達更遠的距離,探索太陽系外就不再只是理論。

事實上,探索太陽系外,暫時還是做不到的,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宇宙飛船,而宇宙飛船還在不斷進行測試,肯定不會輕易做系外探索。

這主要是因為Z波的功率。

換地球軌道的Z波衛星,功率是被嚴重限制的,只是使用太陽能傳輸技術,並不能保證超強的功率。

哪怕是制造出了‘夜空最亮的星’,只能最多支持十億公裏的高倍壓縮,距離再遠壓縮倍率就會受限,也就根本沒有意義了。

正因為如此,奕星才會有‘月球基地’計劃,‘月球基地’建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利用月球的引力,建造大型的接受太陽能裝置,並固定大量的單晶薄片,制造高功率供給釋放超高功率的Z波。

終於,預定發射時間到了。

這一天早上的時候,高層領導就來到了航天局的發射中心,準備現場對實驗進行觀看。

對大多數人來說,木星探索的工作並不重要,即便得到一些木星的新資料,真正的意義也並不大。

所有人在意的是‘空子假設驗證實驗’。

趙奕和理論組其他人,也都來到了控制中心,心情也變得激動和期待,順帶也有一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