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7頁)

藍瑜:“大葉芥菜和雪裏蕻可以做梅菜幹,水東芥菜可以做酸菜!”

大葉芥菜和雪裏蕻每年秋收過後就會種很多,是林家村的老熟人了,水東芥菜是近幾年有的,因為葉子比大葉芥菜吃起來水嫩,苦澀味輕,一般被摘了直接炒著吃或者放到酸水裏腌制成短期內可以食用的酸菜。

大葉芥菜雪裏蕻基本上都直接炒著吃或者曬幹了腌制成梅菜幹,留著來年菜青黃不接的時候吃。

大葉芥菜也比水東芥菜長得高,最高能夠長到一百五十厘米,葉片也可以被掰下食用,但是除非沒有其他菜,一般不吃大葉芥菜的葉子,因為苦澀纖維較粗,不好吃。

和水東芥菜不一樣的是,大葉芥菜還有芥菜頭,芥菜頭還沒長大,並且還沒開花之前,村民們會去田裏把大葉芥菜的葉片掰下來帶回家晾曬兩天,葉片柔軟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曬好的大葉芥菜加上適量的鹽,用力的在幹凈的石板上用力揉搓,揉搓出一部分水分,直到整個菜都被揉【熟】了放到一旁掛著,全部揉搓完掛在一旁晾一天,第二天就可以七八個葉片捆成拳頭大小,小孩手臂長的菜幹捆塞到清洗幹凈晾幹的大肚小口的缸裏。

菜幹捆要一層一層的碼放,壓結實了,封口的時候找來結實的塑料,裹緊之後用繩子系緊一點,最後蓋上蓋子,然後整個缸倒放在樓梯間或者陰涼處,缸口用一塊木板墊著。

這種腌菜的缸不是那種加水密封的缸,而是一個小口那種。

大葉芥菜一開花,不管芥菜頭長大沒有都得砍回家,有時候天氣原因或者買的菜種不好,可能種了一兩畝地全都一個時段開花,兩三天都在忙著腌菜。

梅菜幹還有另一種做法,揉搓熟透之後晾曬,之後下鍋裏煮熟,再放鹽腌制一兩日,取出曬幹,曬到幹透就可以裝袋保存了。

不過林家村常用的就是這種腌菜的做法,最後的成品是濕的,很有韌性有嚼勁,剛能吃的梅菜幹是酸甜口的,梅菜幹存放的越久越甜。

這種梅菜幹就是不做梅菜扣肉,豬油加一點豬油渣一起炒也很好吃,或者加點辣椒和肉沫一起炒,也很棒!

中午的梅菜扣肉,用的是水東芥菜制作而成的梅菜幹做的,是孫大娘秋收後制作的,兩個月剛好能吃,味道還帶著一點酸。

藍瑜今年運氣好,芥菜頭長得都挺大,葉片腌制完成之後就是芥菜頭。

大葉芥菜的芥菜頭上面因為掰葉片有許多疙瘩,腳踩著半圓形鐮刀的手柄部位,人坐在椅子上,左手握著芥菜頭,右手捏著半圓形鐮刀,尖端部位在芥菜頭上輕輕一劃,劃破外皮和包裹著內裏的菜骨,手腳並用,鐮刀從頭至尾把芥菜頭的外皮和菜骨全都削掉,放到一旁備用。

削好的芥菜頭頭部是白色的,尾端是青色的,清洗幹凈之後找來一塊木板中間橫放了一把菜刀的刨子,把芥菜頭削成薄片之後放到竹匾裏晾曬,直到曬幹,最後裝袋幹燥保存,就可以用來煮湯或者泡發了炒菜了。

芥菜皮去掉菜骨,清洗幹凈去掉臟汙的位置,切成條,然後加上鹽辣椒還有一些其他的調味料攪拌均勻之後放到壇子裏,用水封口,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吃辣芥菜皮了。

芥菜皮有好長一段時間退出了林家村的餐桌,最開始是沒得吃,只要是能吃的都當菜吃;中間一段時間大家都不吃芥菜皮,不好吃還難吃;現在是大家都不差錢,想要找回以前的味道,單純的腌芥菜皮是真的難吃,就有心靈手巧的嬸娘加入了辣椒和其他調料,用透明的玻璃瓶做辣芥菜皮。

還別說,成品挺下飯,香辣芥菜皮爽脆很下飯。

藍瑜家這些都是在孫大娘等人的指導下幫忙完成的,幹完之後拍了滿滿一屋子的成果給闕淦樺他們看。

順便還做了蘿蔔幹,蘿蔔幹的步驟和梅菜幹一樣,不過蘿蔔幹要先切成形狀大致一致的條狀,然後晾曬到柔軟,用鹽搓出水分,再次晾幹,之後也是裝缸,一定要壓嚴實,用一塊石頭壓著,最後隔水封或者用塑料封口然後裹嚴實倒放都行。

藍瑜不喜歡吃包菜幹,所有包菜現在還在地裏,如果開花了割回家喂豬。

種包菜就是為了做幹鍋包菜,其他藍瑜不愛吃。

之前種的地瓜大部分都收到地窖裏存放,只剩下一壟留著吃葉子的地瓜苗。

芥菜收割了之後,藍瑜補種了芥藍和小白菜,還種了許多香菜,這時候種下,過年的時候就能夠吃到嫩嫩的芥藍菜和小白菜,香菜這個時候也很嫩,味道還不會太重,涮火鍋最好。

還移栽了一些西藍花和卷芯生菜,他們這邊比較喜歡吃小芹菜,藍瑜也種了很多。

看到這片剛冒芽的菜地,闕淦樺不由得感慨道:“你這裏四季如春,我家那邊除了夏天就是冬天,老師叫我描寫春天,我往外一看,白雪皚皚還能凍死七八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