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7頁)

胡巍趴在窗台上又畫起來了,藍瑜拉著闕淦樺和顧凱一起去打下手,順便問問老教授們在這裏吃午飯不?

老教授們大多都是北方人,也很好奇,於是紛紛背著手跟去了廚房。

藍瑜把自己的十斤靈米泡水然後帶去碾米廠碾成濕粉,然後帶回家曬幹,儲存起來,因為米是藍色的,所以粉也是藍色的,不過這種藍色好像隱隱在發光,看起來不會很奇怪就是了。

人多,藍瑜就直接倒了五斤粘米粉,加鹽,加水,攪拌成稀糊狀倒在大鍋裏,灶裏小火,用鐵鍋鏟一刻不停的攪拌,防止糊底,直到變成一團已經熟透了的粉團就可以裝到鐵盆裏,然後倒入剩下的五斤粘米粉,揉在一起,揉成一個不會沾手的面團就可以放到一旁備用。

按照面團的大小準備香菇,幹香菇洗幹凈泡發切碎,生香菇洗幹凈撕成條,蝦仁,瘦肉末還有香菜,蔥花和芹菜碎。

灶裏大火,起鍋燒油,下姜蒜,炒香之後下瘦肉和幹香菇,之後再下生香菇,最後才是蝦仁,差不多了加水。

水開的期間,從面團上揪起一小塊,放到手心,兩手合在一起用力一搓,一個兩頭尖尖的老鼠粄就做好了,重復這個動作,老鼠粄放到竹匾裏不會黏在一起,因為有一半是熟面。

速度快如孫大娘可以在水開的短短時間裏搓完,藍瑜這邊人多力量大,大家洗了手一起幫忙,雖然搓得有大有小,不過自己吃不講究,水開下老鼠粄,沒一會就好了。最後調味,蔥花,香菜和芹菜碎放到大海碗裏,滿滿一勺老鼠粄倒進去,瞬間記起香菜和蔥花的香味來。

一人一碗端著來到左廂房,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用勺子吃著老鼠粄,吃完了自己去鍋裏添。

梅菜扣肉是昨天晚上做好的,做老鼠粄的時候就在後果溫著呢,和筍幹扣豬蹄一樣的做法,只是梅菜比筍幹多了一絲酸味,綜合了扣肉的油膩感。

一塊扣肉咬一口,肥而不膩還帶著梅菜獨有的香味和酸甜味,吃起來胃口大開,梅菜在老鼠粄裏泡久了,給老鼠粄也帶上了一點扣肉的香甜和梅菜的酸甜味。

顧凱很喜歡梅菜扣肉配老鼠粄,吃了三大碗,最後靠在椅子上一邊打嗝一邊動彈不得。

顧凱:“嗝!老鼠粄……好吃!嗝!”

老教授們比較克制,吃完就回村裏按照基建大佬們的指點在一些風景獨好的地點建造小木屋午休。

這些小木屋的歸屬按照土地是誰的來劃分,很大一部分小木屋是在推倒的黃泥墻老房子宅基地上建造的,小部分是在村裏的集體土地上。所有的小木屋都歸村部統一管理,只不過前者的收益繳納了一定的維護管理費用剩余的就是村民的個人收入,後者繳納了維護管理費用之後剩下的就歸村裏了。

這一部分收入和之前村裏的大湖還有現在水庫的養魚收入一起用作維護林家村的支出。

老教授們原本住在村民家裏,小木屋建好之後一個個組團去現場參觀,看中哪個就直接掏錢定下,然後開心的搬了進去。

小木屋只有一層半,下面半層挑高,順著樓梯來到一樓,一共三個房間,一個客廳一個臥室還有一個臥室,也可以當做書房。

屋內的用品都是村民們自己從縣城的老布店購買的純棉布料手工縫制的,花紋就由會簡單刺繡的嬸娘們負責,屋內的桌椅床之類的就由村裏會木匠的叔伯負責。

之前就說過,林家村每家每戶最不缺的就是木材,由村裏統一收購,統一分配人員幹活,加上不用管靈獸草田,時間有的是。

所有村民都做好了這些小木屋得等到藍瑜的農莊建好,吸引了大量遊客之後才能有收入,沒想到老教授們帶來了小木屋的第一桶金。

農莊都還在建造中呢!

午休後,老教授們剛落座,一群小孩就從梅園山腳湧了上來。

從三歲到十八歲,男孩女孩都有,圍著教授們嘰嘰喳喳個不停,闕淦樺和顧凱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後退了兩步。

闕淦樺看像藍瑜:“你剛才說要帶我們去幹什麽活來著?”

“對對。”顧凱點頭,“我們很能幹的!不怕苦不怕累!”

“噗。”藍瑜手上拿著一個蛇皮袋和鐮刀,笑道:“割冬瓜,做冬瓜糖去。”

兩人立刻起身,“走走走!”“冬瓜,小意思!”

半路遇到關桐和周控,還有和他們半路遇上的胡巍,藍瑜順手拉著人一起去。

八月下旬種的冬瓜,到如今剛好可以收割,之前雖然也割了幾個去賣,不過對於長勢良好結果數量完全超出預期的冬瓜來說,不值一提。

藍瑜掛滿了架子的冬瓜地和南瓜地後如果不是被他眼疾手快的種上了芥菜,估計也會被徐老盯上。

藍瑜現在還記得徐老的死亡眼神:“種這些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