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章 建極殿大學士(第2/3頁)

林晧然次日前往乾清宮謝恩,而後便開啟屬於他的首輔生涯。

由於今日是林晧然上任的大喜之日,故而不僅林晧然身穿吉服,連同陳以勤和張居正都穿上吉服相迎。

內閣裏有一個不成文規矩:首輔去位三日後,次輔方可移座。林晧然雖然已經貴為首輔,但還是坐在次輔的位置上,便是跟往常那般召開內閣會議。

由於郭樸上任之初便將首輔的職權交給他,且近半年郭樸一直稱病在家,故而林晧然早已經是內閣的話事人。

經過這些年的相處,他跟陳以勤和張居正各方面都已經磨合完畢,特別政治理念早已經達成了統一的共識。

起初陳以勤秉承傳統的吏治理念,而張居正則是著重於愛民的治國思想,但最後自然是默默地轉而支持林晧然的施政方針。

這便是大明一直以來的政治生態,若是閣臣跟首輔的政治理念相悖,要麽主動選擇屈服,要麽就遞上辭呈離開。

林晧然在結束第一場內閣會議後,便是返回自己的首輔值房,而後讓閣吏掛起一個條幅:“發展才是硬道理”。

跟當年徐階試圖拉攏各方不同,而今林晧然只想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亦是希望下面的人能夠貫徹這個政治思想,從而尋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官員。

華夏之所以走不出興衰交替的死循環,除了受到固有文化禁錮外,更重要還是不具備發展和創造的思維。

數千年以來,當政者都是死盯著土地的生產情況,卻是完全忽略了工業發展的重要性,明朝甚至關閉了海上貿易。

只是如今,林晧然已經意識到華夏的病症所在,自然不可能再重蹈前人的錯誤路線,而是要帶領華夏走上強盛之路。

“不是吏治,亦不是愛民,而是要發展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元輔大人是要帶我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似乎明白元輔大人的良苦用心,這不正是想要帶領我們一起奔赴好生活嗎!”

……

文武百官一直關注著新首輔的動態,在得知林晧然掛起如此一個條幅後,很多官員顯得若有所悟地發表看法道。

不到一個月,這個條幅傳遍了兩京十三省。

得益於林晧然的公然表態,下面的官員無疑更容易領悟到林晧然的政治理念,從而更加有效地替林晧然辦事。

實質上,很多地方官員早已經領悟到林晧然的政治理念,這些年一直都是努力發展工商業,致使很多地方出現了地區經濟繁榮。

像江浙某縣紡織的襪子最受世人所喜,結果在大力發展襪子產業後,該地區便出現了宛如盛世般的景象。

林晧然正式出任首輔,現在公然表明了執政理念,下面的官員必定會更加努力地朝著他所規劃的方向努力。

由於看到勛貴制度對國防力量的危害,林晧然不僅斬斷爵位跟軍職間的聯系,而且還在設法削減勛貴集團的人數。

像臨淮侯李庭竹等勛貴被斬首後,朝廷便不再給他們的後代授爵。

只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不能一昧地打壓,而是在打壓一批人的同時,亦是需要提拔另一批人,而這另一批人自然是有軍事才能的優秀將領。

在打壓勛貴集團的同時,林晧然亦是給予戰功赫赫的將領授勛,給予他們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感。

除此之外,對於獲得勛章的將領朝廷還會每個月給予生活津貼,從而保障他們後半生的生活質量。

林晧然知道國家軍事的力量從來不依靠文官的那點小智慧,真正取決定作用還是武將,那些敢於跟敵軍正面撕殺的人。

正是如此,適當提高具有軍事才能武將的地位無疑有助於國防力量的建設,更有利於掌控整個亞洲的局面。

林晧然做了一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一舉打破兵部一直由文官集團把持的慣例,而是給予一些有戰功和能力的將領授予兵部官職。

為此,朝廷在兵部中給武將特意增設兩名兵部侍郎、四名兵部郎中、四名兵部員外郎和十八名兵部主事。

此舉不僅解決了兵部一直以為人手不足的問題,亦是打破文官集團把持兵部的局面,更是給予武將新的希望和地位。

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將的地位可謂是一落千丈,更是因為武將的重要軍職被無能的勛貴集團所把持,故而很多有才能的軍人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像俞大猷這種軍事奇才,縱使是戰功無數,結果屢屢遭到朝廷的貶謫,卻是依靠抱著地方督撫的大腿才有機會得到重新任用。

有鑒於此,林晧然在給石華山、馬芳、戚繼光和俞大猷等人授予四星將勛的同時,亦是給予他們掛上兵部的官職,從而大大地擡高了他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