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9章 就怕爛尾

整個“永城農夫山泉之夏國際街頭戲劇節”,為期一個月,這麽長的時間,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活動會不會爛尾。

也就是開始的時候,應邀前來的嘉賓和慕名前來的遊客,肯定會很多,這個不成問題,但不管是嘉賓也好,還是遊客也好,都不可能在永城一待就待一個月,特別是在這裏表演的,還大多是那些大家都聽不懂的外國劇團。

新鮮勁過去之後,整個活動最怕的就是變得冷冷清清,除了本地的一些閑人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觀眾,一個個場地,都是劇團在上面唱空城計,下面鬼影也沒有一個,那樣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一定要有室內演出的原因,到時候室內的演出,來的都是國內知名的劇團,每一個劇團,都有自己忠實的粉絲,這樣,至少會保證有一部分戲迷,會在這裏堅持到戲劇節結束。

整個活動有可能爛尾,還是張晨警覺到了,打電話給向南,向南一聽也慌了起來,他們就是用腦子簡單想想,也覺得有這樣的可能。

因為是首屆,張晨提醒他們,和韓國京畿道的還不能比,人家已經舉辦了很多年,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固定的觀眾,從世界各地過去,永城的街頭戲劇節堅持下去,也會有這個效果,但剛開始的幾屆,是最困難的,知名度沒有打出去,固定的觀眾群也沒有形成。

張向北也覺得他老爸說的沒錯,張向北和向南說,要想不爛尾,光靠那些戲迷是不夠的,那才多少人,還是需要吸引更多一般的遊客,哪怕是那些看熱鬧的遊客過來,這樣才可以。

向南把劇團和保障組的人都叫到一起開會,向南把他們擔心的這個問題和大家說了,大家一聽,也都覺得這確實值得警覺,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向南在和大家說話的時候,張向北用筆在紙上寫著,向南說完,和他說:“張向北,你來和大家說說。”

張向北說好,他擡起頭來,看了看大家說: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離杭城近,高速也就一個多小時,杭城本身又是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城市,我們只要有辦法,讓那些到杭城的遊客,肯多花兩三天的時間,從杭城往這裏拐一下,我們的基本觀眾就有了,就不會爛尾。”

大家都覺得張向北說的很有道理,丁友松說:“問題是怎麽才能夠讓他們拐一下?”

“最關鍵的是,宣傳的力度不要減,在網上,戲劇節或者永城,必須始終都是一個熱點,這樣才可以吸引人,我們一方面,可以和杭城的各大旅行社聯系,他們要是能把海內外的一些旅遊團體,向我們這裏帶,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

“這個可以,但難度很大,主要是時間太緊,旅行團的旅行計劃,是早就安排好的,很難臨時改,要是我們早幾個月有這個想法就好了。”文廣旅體局的派員說。

“你這個不是廢話,要是早想到這個,還需要現在緊急開會?第一次,大家不都是沒有經驗。”張向北說,“這事就交給你聯系了,你哪怕能拉一個團過來,都是成功。”

那人說好吧,我回去安排一下。

張向北看了看大家,繼續說:“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和戲劇節的同時,搞一些其他的活動,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

一說起活動,馬上就有劇團的人說:

“九姓漁民婚禮,可以繼續搞,這個是我們永城的特色,原來新安江之夏藝術節的時候,屆屆都有的,新郎新娘和利市人什麽的,都是我們劇團去演的,看的人很多。”

所謂的九姓漁民,是指陳、錢、林、袁、孫、葉、許、李、何這九個姓,明初的時候,他們都是陳友諒的部將,幫助陳友諒和朱元璋爭天下失敗後,被貶到了新安江上,永世不得上岸居住、不能讀書、不準穿長衫,不準和岸上的人家通婚。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不準,那就是他們上岸的時候,不能穿整只鞋,也就是要把鞋後跟踩在腳底下,趿拉著走。

對九姓漁民的鄙視,從明初一直延續到民國,到了四九年之後,九姓漁民才陸陸續續開始上岸,先是有漁民新村,後來才化到了人群之中,分不出彼此了。

這種對某一人群的鄙視,會彌漫很久,到張晨他們小時候,九姓漁民已經開始上岸,但對他們的鄙視還在。

永城人稱呼這些漁民,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桅郎寧”,一個人要是被叫做“桅郎寧”,那就是說,他家裏是船上人,青年男女,連談戀愛都會繞過他們,雖然不準通婚的禁令早就已經廢除了。

九姓漁民世世代代在新安江上生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特別是他們結婚儀式裏的拋新娘,也就是要把新娘,從娘家的船拋到夫家的船上,有一整套的流程,觀賞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