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忙了起來

譚淑珍和老譚第二天上午十點多鐘到了松江,張晨帶著他們去看了那塊地,他們也覺得兩百畝地,能夠置換八百畝的話,很劃算,雖然高速公路的兩邊,地價相差會很大,而且會是越來越大,譚淑珍說,因為這是大學城,也是連接上海主城區的地鐵站決定的。

“城郊的土地,現在決定價格的主要原因,就是看你離地鐵站的遠近,以後杭城也會這樣,地鐵房就和學區房差不多的概念。”譚淑珍說。

“張晨,這裏你沒有其他的想法,就是想做物流基地,對嗎?”三個人上了車後,譚淑珍問張晨。

張晨說沒有,我現在覺得,物流基地才是一座金礦,而且是挖不完的金礦,你們開發一個項目,能賺多少,那都是一記頭的生意,物流基地,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

張晨把二貨昨天和自己算的賬,算給了譚淑珍和老譚聽,還把自己的想法,也和他們說了,兩個人都很贊同張晨的想法,譚淑珍說:

“而且,這物流基地好在,土地本身,還會跟著周圍土地的增值而增值,土地增值的部分,完全可以抵消地上建築減值的部分,聽上去就像是無本生意。”

“張晨,你說的物流基地在壓縮也是真的,原來石橋的鐵路貨場,和那個大型停車場,現在都在拆遷,那裏的土地,都變成了房地產用地,倉庫確實越來越少。”老譚說。

張晨說對,原來我最早買縫紉機的地方,百貨公司的倉庫就已經拆了,百貨公司原來在杭城的倉庫有多少,結果都被拆掉了,現在有一個怪現象就是,明明城市消耗的物品越來越多,倉庫的需求應該越來越大,但拜你們房地產商所賜,現在是越拆越多,越拆越猛。

譚淑珍和老譚都笑了起來,譚淑珍說:

“張晨,再讓你繼續憤慨一下,我們蔣村的那塊地,原來就是杭城百貨公司在杭城的最大倉庫。”

張晨接著說到了想在杭城邊上,也建這麽一個大型物流基地的想法,老譚說,那就只有去九堡了,九堡現在有地,那裏原來一大片都是部隊的地,軍轉民的手續已經辦好了,現在變成了市場的集中地,新建了很多市場,那裏要是能找到一塊地,就正好。

譚淑珍也知道那個地方,她說:“原來杭城市政府,是想把四季青服裝市場搬過去的,但難度和阻力太大了,沒有成功,搬過去的,只是一個汽車東站。”

車開回到二貨的物流基地,張晨和老譚兩個人下了車,譚淑珍坐著沒動,她晃了晃手裏的手機,和張晨說,你們先進去,我了解一下九堡的情況。

張晨點了點頭,和老譚先進去了。

過了十幾分鐘,譚淑珍走了進來,朝張晨搖了搖頭說,問清楚了,九堡的十幾平方公裏的土地,一直連到喬司,確實是已經辦理了軍轉民的手續,但那裏目前還不允許土地出讓,只能出租,而且用途是用作承接城市配套設施。

“物流基地,應該也算是城市的配套設施吧?”張晨說,“就是出租也可以啊。”

“可以算,而且這部分土地,只要新的政策出來,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可以租轉售的,麻煩的只是,現在還沒有完全到地方政府的手裏,要租的話,只能問軍區租,這個就沒有辦法了,軍區那邊,我沒有熟人。”譚淑珍說。

張晨點了點頭,老譚說:“如果九堡不行,就要去富陽或者余杭和海寧了,杭城近郊,幾百畝的土地,沒人會舍得給你當物流基地。”

“就是有,也不劃算,杭城附近的土地,走招拍掛的話多貴,買了當物流基地,一百年也回不了本。”譚淑珍說,“還是等回去再找找關系吧,要是九堡的地能租,那是最劃算的,現在那些市場的地,都是租的,都在等以後政策調整。”

張晨說好。

當天下午,張晨和當地政府簽了物流基地的土地置換協議和拆遷協議,老譚這裏,安排人第二天就進場,先對那些老舊廠房進行拆遷,還有沼澤地的填埋和探勘。

簽約儀式結束之後,老譚留在了二貨這裏,張晨和譚淑珍、小武一起回去杭城。

還沒有到杭城,張晨接到了柳青的電話,柳青和她說,台裏面確定了,《一個人的油畫史》就按第一集這麽拍,希望張晨盡快去北京,馬上開始拍第二集,台裏準備年前就把這個系列推出來。

張晨說好好,那我明天就過來。

張晨掛斷了電話,譚淑珍看著他不停地笑,張晨奇怪了,問:“你笑什麽?”

“你可真忙,是不是好久沒有這麽忙過了?”

譚淑珍問,張晨說對啊,還真是。

他想到了,忙完了柳青這裏的事,回到杭城,就是春節,也就是“安迪·沃霍爾作品展”開幕的日子,這個春節,自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