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二貨算出來的商機

張晨和小武,本來只是接到二貨的電話,來一下松江,結果到松江之後,因為張晨認可了那塊地,當地政府也希望這事盡快敲定,雙方約好第二天就簽協議。

這樣,張晨他們來了就不能走了,反過來要第二天一早,譚淑珍和老譚,帶著張晨他們公司的公章過來。

張晨知道,當地政府之所以會要求十月底之前,讓他們把新的物流基地建好,就是因為他們當初,是看到張晨他們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他們現在的這個物流基地建了起來,認為他們有這個能力和實力。

老譚和譚淑珍明天來,就是來幫他們一起籌劃新的物流基地的建設事宜,譚淑珍和張晨說,你們就不要跑來跑去了,又不是驢子,今天傍晚回來,明天一早又要過去。

張晨笑著說好,那辛苦你們。

張晨和小武,晚上就在松江住了下來,他們住在泰晤士小鎮裏面的立詩頓酒店。

酒店的規模很小,但是是四星,在當時的松江,算是比較好的酒店了,酒店沒有什麽人住,不奇怪,當時的整個泰晤士小鎮,都沒有什麽人,那一條條的英倫風情街和一幢幢的英式別墅區,每天除了來拍婚紗照的人群以外,就沒有什麽其他的人。

酒店的房間很大,站在房間的窗口,可以看到後面一個人工湖,一條棧橋,連接到了一個人工島上,上面一座圓形的兩層建築,是一家餐廳,張晨和小武、二貨三個人,就是在這裏吃的晚飯,餐廳裏連他們,也只有三桌。

站在餐廳前面的露台上,可以看到不遠處的佘山,一個一百米高的小土包,卻是上海的最高山,這讓張晨和小武這兩個從浙西山區出來的人,樂了好一陣。

吃飯的時候,二貨很興奮,他和張晨說,指導員,等新的物流基地建設好,逼養的,我這裏就太有搞頭了,那個基地,比現在這個整整大了四倍,我都已經算清楚了。

張晨不想聽,但二貨還是堅持要一筆筆地算給他聽,倉庫的出租,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宿舍樓的出租,每個月能賺多少錢,物流基地的食堂,每個月又能賺多少錢,他們幫助配送和裝卸貨物,每個月又能賺多少錢,算著算著,張晨吃了一驚,竟然是一大筆的收入。

張晨想不聽都不可能,一個物流基地,可以讓他一年凈賺一個多億,要知道物流基地的基建投入,是很省的,比張晨他們當年建設廠房的投入還省,二十年折舊分攤下來,一年不到一千萬,成本實在是很低。

張晨問二貨,有沒有算錯?

“當然沒有,逼養的,這幾個數字,我每天在算,怎麽可能算錯,只會算少,沒有算多。”二貨說。

二貨回過頭來,又一筆筆算給張晨聽,這一回張晨認真聽了,二貨的每一筆都算得沒有毛病,算完,張晨不得不承認,這他媽的對自己來說,又一個動感地帶啊,不過想想也是,這物流基地的性質,本來就和動感地帶很像,都是出租房子,都是主要靠租金收入。

最主要的,都是一次性投入,然後天天有回報的。

而日常的管理人員也好,保安也好,他們的工資獎金,都是打在物業費裏面,每個月另外收取的,包括路燈的電費和公共廁所的水費,也是打在水電費裏另外收取的,日常的開支,幾乎等於沒有,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分攤到每家租戶身上。

至於裝卸隊和負責配送的車隊,因為是獨此一家的生意,就更是能給他們帶來滾滾的利潤。

這他媽的,張晨心裏感嘆,自己一直都很在意辦工廠,從沒把物流基地放在心上,雖然小昭在世的時候,和他說過好多次,二貨那裏很賺錢,但張晨一直都沒有放在心上,覺得就是再賺,也就是賺點小錢,沒看在眼裏,沒想到這賺小錢的生意,放大之後,賺的就是大錢。

一個物流基地,實在是比他一家工廠賺得還多,雖然對張晨來說,可能意義不一樣,做服裝,他一直當作自己的事業,而不管是動感地帶也好,物流基地也好,在他心裏都是副業。

張晨好像是忽然開竅,他想到了,要是在商言商,服裝廠實在是花了他最多的心血,但帶來的效益最低的地方。

真要說起來,他對服裝情有獨鐘,無非也就是自己是靠著服裝起家的,後來的一切,也都是因為做服裝帶來的,自己才會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

要是在二貨看來,他肯定是認為做物流才是他的事業,他也確實是當作自己的事業,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才會把一個物流基地,做得這麽有模有樣,你要是和二貨說服裝,他肯定一臉的茫然。

張晨又想到了,人看待外部世界,只能是通過自己這扇窗戶,這話聽上去有點牛逼,好像很對,但其實,裏面有很大的盲區,那就是,為什麽人看待外部的世界,一定要通過自己這扇窗口?甚至為什麽要通過自己,而不能讓世界還原為世界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