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2頁)

等不多會兒,兩個小家夥終於被大哥勸了下來。

爹娘倒沒事,不過他們喪失了今晚和爹娘一起睡的資格。

衛傅板著臉,說自己被壓壞了,急需養傷,親自把兩小一大三個兒子都送去了衛琦的屋裏。

不多會兒,當爹的回來了,一改之前在兒子們面前義正言辭的模樣。

“看我怎麽收拾你!”

.

與此同時,副都統府裏,生為副都統的喀興卻顯得有些焦躁。

他時而站立,時而又坐下,來回在屋裏踱步。

想了又想,還是決定讓人把索春請來。

不同於喀興,索春在達成自己的目的後,就不再像之前剛到這裏時那麽焦慮了。

想想也是,對頭成了上峰,若是矛盾不化解,他哪能安穩?

幸虧新將軍是個大度的人,也是個聰明的人,看懂了自己的意思,也暫時和自己達成了默契。

再去看看喀興沉重的臉色,索春大致能猜到他在因何事而焦躁。

從泥潭裏脫身出來的他,反而有幾分看笑話的意思。

“找我何事?難道是請我喝酒?”

喀興又怎麽看不出索春微笑下的幸災樂禍,別看他嘲笑索春‘能屈能伸’,實際上挺羨慕他能解決麻煩。

現在問題是他的麻煩上身了。

“你覺得這位新將軍是個什麽樣的人?”

索春坐了下,挑眉道:“怎會問起這種事?”

不過他還是答了,“是個聰明人。”

不是聰明人,能僅憑蛛絲馬跡就洞悉烏哈蘇的死另有隱情?甚至洞悉有人嫁禍,猜到了羅刹人頭上。

現如今就看他怎麽往上報了。

如果如實上報朝廷,喀興必然會受牽連,說到底他才是呼倫貝爾副都統。

烏哈蘇雖然是將軍,但他在呼倫貝爾弄出什麽事,作為呼倫貝爾副都統不可能不知道。

知道為何不上報?

要知道呼倫貝爾看似偏居一隅,實際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呼倫貝爾草原連接烏拉蓋、錫林郭勒等草原,是有名的草原走廊。

而通過草原走廊,可以一路不經由大漠,直接到達燕山腳下。

而燕山之後就是京城。

所以可想而知,能駐紮在這裏的喀興,為何能穩穩地壓同屬副都統的索春一頭,皆因兩人駐紮之地不同,受朝廷重視也不同。

如此受朝廷重視的喀興,偏偏在他的駐地鬧出勾結羅刹人蒙古人的事,還死了一員大將。

此事被朝廷知道後,喀興死倒不會死,但肯定無法留在呼倫貝爾,也可能從此仕途一蹶不振,抱憾終身。

如今來到自己命運的關鍵節點,不怪喀興會失態至此。

“若只是和蒙古人有來往,朝廷心知肚明,大抵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這幾年朝廷對羅刹人深惡痛絕,我就怕……”

喀興終於還是道出了心中的擔憂,同時怒罵道:“該死的烏哈蘇,他死了都還不讓我消停!”

其實這件事,說到底跟喀興沒什麽關系,他不過是不想得罪烏哈蘇,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如今卻鬧成這樣。

索春與喀興並無仇怨,兩人在烏哈蘇手下多年,幾乎一樣的處境,也有些感同身受。

“若你沒有牽扯,就老實去找衛將軍直言。”

若是有牽扯——

這話索春沒說,但想來以烏哈蘇的性格,自己嘴裏的肉,怎可能分給別人吃?

索春沒有說的還一件事,那就是他自己之前找衛傅賠罪時,是帶了好處去的,衛傅能這麽快查到羅刹人的頭上,未嘗沒有他的原因在裏面。

當然,即使他沒賣這個好,衛傅肯定也能查到,只是這中間大概需要花不少時間印證及試探。

自己做過的事,讓別人再去做一遍。

這事若換做幾天前的索春,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那時,他還動著想對付衛傅的念頭,慫恿了喀興。甚至就在之前他看似向衛傅低頭賣好,實際上心裏未嘗沒有騎驢看唱本的意思。

可此時見到喀興麻煩上身,很可能落得晚節不保的下場,他突然覺得慫一點也沒什麽不好,至少平安。

於是繼索春單獨去找衛傅後,就在第二天一大早,經歷了一晚上抉擇的喀興,也同樣找上了衛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