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第①⑨個故事!(第2/2頁)

這時候伍子胥又出來勸諫,說是越王勾踐自從從吳國返回越國後,處處裝模作樣。吃飯的話,從來不設兩樣以上的菜肴,穿衣的話,同樣不穿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

平日裏還虛懷若谷,關心手下慰問病者,將越國上上下下,包括王孫貴族、平民百姓感動得熱淚盈眶。

又說越王勾踐這是所圖盛大,這是打著籠絡人心,伺機攻打吳國。

反正就一個意思,越王勾踐要是不死,必為吳國心腹大患。

伍子胥的意思是說,越國都已經是吳國的心腹大患了,這個時候,身為吳國大王的夫差,最該做的是滅掉越國,而不是集中力量對付齊國。

歷史上的後續是夫差不聽吳王夫差的勸諫,舉全國兵力攻打齊國。

這就給了越國‘猥瑣發育’的機會,反正到最後,是越國滅掉吳國,而不是吳國滅掉越國。

換做蘇清之這兒,首先蘇清之沒有接招美人計,沒有給勾踐臥薪嘗膽的機會。直接大軍再一次出征,將越國直接給滅掉。如今越國已經成了歷史,其他國家,比如說齊國、楚國等國,所發生的事情,依然按照歷史進程來。

比如說齊國,公元前489年發生了很多事,先是齊景公將公子荼托付給上卿國惠子國夏與高昭子高張兩位重臣。隨後齊景公與世長辭,齊國緊接著發生內亂。

因為不滿國氏、高氏掌權,齊國的陳氏、鮑氏聯合驅逐國氏、高氏。

後魯哀公六年,楚昭王使人聘孔子,陳、蔡人圍孔子於野,絕糧。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後被楚國人相救。由楚國返衛國,途中又遇隱者。

最終吳國伐陳,楚國誓死救之。

這是以後的事情,現在要說的是,齊景公拉稀擺帶了,現在蘇清之要是想攻打齊國的話,早就沒了越王勾踐這個心腹大患,伍子胥非但不會阻止,反而會極力的贊同。

這不,在朝會上,蘇清之剛一提出來,就見伍子胥極力的贊同。

“大王說得及是。”

伍子胥慷慨激昂的道:“現在正是攻打齊國的好時機。臣願意領軍攻打齊國。”

“臣亦願意。”

一時間,官員們都激動了,包括文臣在內,都跟吃了興|奮|劑一樣,嗷嗷著要把齊國像越國一樣,從地圖上除名。

嗯,包括蘇清之,都打著將齊國從地圖上抹去的主意。所以以極快的速度達成了一致。還是有伍子胥、孫武作為主帥,領兵出征齊國。

這一戰,打了很長的時間。用時三年半,到公元前485年,繼位沒幾年的齊悼公暴斃,隨後繼位的齊簡公被吳兵俘虜。至此齊國宣布國破,治下城鎮悉數歸吳。

同前越國一樣,前吳國的王孫貴族悉數遷來勾吳城居住。並遷一些吳國百姓前往齊國,讓吳國人、齊國人混居,互相通婚。這是民族大融合的最有效辦法,經過幾代人的融合,誰又分得清誰是吳國人,誰又是齊國人,越國人。

像越國,原本的越王勾踐多牛b,多會籠絡人心啊。結果越國兵敗,勾踐以身殉國後,當時或許有越國百姓痛哭流涕,說成了亡國奴,可是短短幾年過去,在越發有衣有食,不受兵災的生活下,又有誰還記得,還會懷念越國,懷念勾踐這位越王?

百姓淳樸又現實,支持的永遠是能夠保障他們幸福生活的國家。

越國不行,換吳國行。淳樸現實的百姓就擁戴吳國,甚至假以時日,相信還會以身為吳國人而自豪。、

就像老吳人,誰不為身為吳國人自豪。

包括蘇清之這位大王,心底下誹謗歸誹謗,可是要論聽話的程度,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含糊,高占第一名的位置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