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歡舊愛(第2/3頁)

趙希言忽然側頭,目光堅毅,“有,我和你。”

晉陽公主愣了愣,皇帝的這一番舉動,徹底刺激了這個孝子的內心,激發出了先前在京與對敵那樣的鬥志。此刻,福禍相依二字再貼切不過於她。

皇帝登基之後,趙希言以為從此天下太平,盡管父親因為權力而變,但在她心中,父親永遠是父親,作為曾深受呵護與寵愛的兒女,她永遠都忘記不了兒時,父親的慈祥,她以父為榜樣,敬重、愛戴,追尋著腳步。

但接二連三的變故,讓她深受打擊,也許是受不了曾經如此恩愛的雙親,在母親離世不到三載,父親便另尋新歡,又或許是新進的妃嬪深受皇帝寵愛,將來誕下皇嗣便會危及自己,這種種原因,都讓趙希言選擇不再忍讓。

——半月前——

——紫禁城——

在冊立劉輕衣為賢嬪之前,王彥拿著她的畫像,與她的家世至皇帝跟前一一贅述。

“劉氏本家,原是山西商賈,家中世代從商,而至父親劉輔時,喜好讀書不善經營,致使商行日日虧損,其祖父母便為劉輔娶了幾房妻妾,生有一兒一女,嫡子自幼聰慧,便接管家中的經營,是晉商其一,陛下起兵時,還曾借過糧給燕軍,而劉氏是庶出,其母並非漢人,而是胡人出身,祖籍……雲中,今年才隨父入京。”

聽到那個古老的城池名字,皇帝心中一怔,那夜他他便是覺得女子樣貌長得獨特,不似漢人,“雲中……”

“劉輔位於龍飛榜榜末,如今還是不入流的候補官員,若要轉任,需滿三年由吏部考核。”王彥又將查到的劉氏的父親的資料呈給皇帝。

“既有功名在身,那便將他調入翰林院吧。”皇帝極大方道。

王彥聽後,有所顧慮道:“龍飛榜所選進士數千人之多,遠超國朝歷代進士榜,此人位於榜末,調其入翰林院,恐不能服眾。”

皇帝摸了摸絡腮胡子,“侍書不過一九品小官,難道朕還不能任命了?朕之令,即天子之令,誰敢不服?”

“是。”王彥於是應道。

永康三年夏,任新科進士劉輔為翰林院侍書,其女選為秀女,留於宮內。幾日後,皇帝正式冊立劉氏為賢嬪。

劉氏雖被冊為賢嬪,但其族人未受到重用,只有其父入翰林,僅為掌管文書的九品侍書。

——

就在冊立消息傳出京城不久,天下議論紛紛之時,順天府又傳來一陣風聲,讓皇帝頭疼不已。

噠噠噠——腳步聲入內,老太監叉手道:“皇爺,地方通政司奏。”

“哪裏來的?”皇帝拿起一杯茶,撚起蓋子輕輕拂了拂茶湯,抿下一口潤了潤喉嚨道。

“順天府,北京。”老太監道。

皇帝遂放下茶杯,擡手將老太監手中的奏疏接過,果不其然,從北京遞來的奏疏便只有燕王的。

皇帝閱完,臉色變得很是陰沉,王彥見狀,便開口道:“北京來的,當是燕王殿下的上疏吧,快到皇爺壽辰了,殿下此刻上疏想必是……”

“無召不得歸京,她是來向朕請歸的。”皇帝沉聲打斷道。

王彥楞了楞,“許是殿下想要回京為陛下祝壽,陛下將殿下派往北京,將來的國都所在,好讓殿下繼任儲君之前能得到歷練與當地百姓的認可,可謂是用心良苦,此刻若回來……”

皇帝閉上眼,“她既然想回來,那便讓她回來吧,這樣的消息一出,她即使不想回來,也會有人唆使她回來的。”

王彥噎住,“皇爺是指,晉陽公主?”

皇帝輕輕揉著額頭,“罷了,儀柔殿收拾妥當沒有。”

“還在收拾,按照劉氏在家的喜好布置了陳設。”王彥回道,“今夜就可以讓賢嬪娘娘搬進去了,皇爺晚上……”

皇帝搖頭,“朕忽然一道旨意冊封,想來多有不適,先著人好生伺候著吧。”

“是。”

——

永康三年夏,皇帝召歸燕王趙希言。

一路奔波,風塵仆仆歸來見君的燕王趙希言,回到京城之後便馬不停蹄的趕往宮城。

——乾清宮——

仁孝皇後小祥之後,皇帝便換下了素服,重新穿上了袞服及受朝時的朝服,當太監們領著仍然身著素服為母守孝的燕王時,提醒道:“殿下歸京面見陛下,為何不換件顯精神的衣裳,這樣陛下見了殿下,一定會萬分高興的。”

“為何我換了件衣裳,陛下就會高興?”趙希言一臉冷漠的說道,“母親三年孝期未過,我不應著喪服嗎?”

太監愣住,便再次小聲提醒道:“賢嬪在乾清宮內伴駕,陛下若見了殿下這般,會難堪的。”

趙希言沒有說什麽,謝過太監的好意提醒後,便直直的走進了乾清宮。

【作話】

張皇後與皇帝有點參照朱棣與徐皇後,但是朱棣與徐皇後是少年情深,可謂青梅竹馬,所以按道理皇帝跟張氏感情沒有那麽深,但也可以了。(君莫亭【江嶼】為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