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血戰(第2/3頁)

顯然,群臣並不管一個已死了的將領身後事,他們只關心眼前,與之後,“殿下,燕王的大軍就在應天府之外駐紮,如再不做對策,等叛軍攻來,可就晚了。”

趙旭看著滿朝文武,皆是自私自利之人,於是苦笑一聲,“無人可用,豈能不敗亡。”

“殿下。”

趙旭忽略文官的請聲,看向另一側一直默不作聲的武將,五軍都督府各都督具在,於是走下台階,“國難當頭,如今只有倚靠各位都督了。”

五軍都督府的武將,能官至此位,皆是有聲望的老將,廷上紛紛表態道:“臣等誓死捍衛京城。”

數十萬人馬折於戰場,鳳陽府的二十萬戰敗後,朝廷只剩下十萬人,然這最後的十萬人馬,是朝廷的精銳,或許是知道結果,趙旭便將大量的火.器屯於京城,又留守十萬精銳鐵騎護衛京畿,建起了抵抗燕王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為堅固的一道。

鳳陽府丟失之後,趙旭下令死守應天府,州縣皆進入備戰,又命火.器營全力趕造火.器,加固京城外圍的城墻,從杭州調運糧食儲備。

炸毀船只,趙旭親手切斷南逃的後路,且派錦衣衛巡防與秘密監視,防止官員南逃,已做好了與燕王血戰的準備。

——乾清宮——

李皇後移交權力,連同錦衣衛一起,都給了皇太子趙旭,自己則躲在坤寧宮內日日祈禱。

一群太醫候在乾清宮,皇帝幾次病危,都被施救了過來。

長達兩年的臥榻,本有病愈之勢的皇帝趙括,如今也已是奄奄一息,趙旭命人用昂貴的藥材,為皇帝續命。

從外廷回來,趙旭支開了所有人,獨自進入皇帝的寢殿,他的眼裏沒有了恨,只有滿滿的鄙夷與看不起。

若非燕王反叛,作為太子的趙旭,恐怕是最希望皇帝死去的人,但他深知,若此刻朝中再傳出皇帝死訊,那麽軍心便真的面臨潰散,就連京城這道最後的防守,也會變得不堪一擊,主少國疑,成了燕王攻入京城坐上皇帝寶座最大的優勢,因為沒有人會繼續支持一個年輕的帝王,而與正當盛年,勢力鼎盛的藩王為敵。

趙旭來到床前,“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是你親自任命的,李氏弄權的時候,他們為求自保,默不作聲,而今燕王要攻進來了,他們自知別無選擇,因為他們是你任命的,燕王恨你奪了他的帝位,便也會容不下你的所有的心腹。”

皇帝無法給趙旭答復,但趙旭看到了他的淚眼,也許是少年對於父愛的憧憬,喚起了他一絲的憐憫,但如今的處境,他更多的只是寒心與痛苦,“我可以守好你的江山,可你為什麽只看到了齊王呢,還有他的兒子,你可知道,當你拿長孫與幼子做比較,說我不及齊王長子之時,我的心有多痛?”

趙旭深呼了一口氣,“罷了,齊王也好,還是皇長孫與我也罷,要不了多久,便都要去一同見翁翁了。”

不顧老淚縱橫卻無法開口的皇帝,趙旭轉身提步離去,臨踏出門口時,側頭道了一句,“兒做到如此份上,無愧於趙家,就當是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

-------------------------------------

——鳳陽府——

燕軍進入鳳陽府,著手修繕鳳陽府城池,安頓流民,又下達新的政令,安撫當地百姓。

燕軍駐紮在城外,戰後的鳳陽府,遭受了極大的創傷,城樓遭毀,城內屋舍經炮火轟炸,成為廢墟,到處都是斷壁殘垣。

受傷的百姓,也成了當務之急,不顧手下人的勸阻,燕王執意將帶來為自己候診的軍醫派入城中救治百姓。

“百姓們只管眼前與自己,他們根本不會念大王的好,於他們而言,大王是這場戰爭發動者,大王又為了不必要的人耽誤自己的傷情呢?”副將心疼道。

“不是還留了一個嗎?”燕王看著與自己刮骨療傷的軍醫說道。

這一場血戰,燕軍也深受重創,與吳達交戰中,燕王深陷敵陣,進退兩難,為其左右手的麾下大將張武為救燕王,帶兵闖入陣內,破開一條血路,護燕王逃出,最後力竭戰死,而燕王也受傷不淺,炮火沖擊盔甲,利刃穿透鎧甲,在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刀痕,還有十余道箭傷。

右手胳膊被利箭穿透,肉眼可見的疼痛,軍醫箭去尾翼,用火燒紅匕首,可是卻遲遲不敢下手,“殿下,臣…”

燕王屏退左右副將獨召張武長子入帳陪同自己下棋,同時又吩咐軍醫再此期間為自己拔箭治傷。

正值冬日,天氣寒冷,燕王光著膀子,身上到處包裹著白布,上面還隱約滲透著血跡。

燕王臉色陰郁,心情沉重,落下一子後道:“你父為救寡人,深陷敵陣,力竭戰死,寡人痛心疾首。”

張武長子將手中白子放回,起身跪地道:“父親本是前朝舊臣,為先帝所赦,又得大王如此器重,得遇明主,恩同再造,輔佐大王,是我父子之幸,大王得以脫險,安然回營,臣相信父親在九泉之下也會含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