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道是無情(第2/2頁)

……

……

蘇尋顯露神跡,那竭國的百姓紛紛前來祈禱跪拜,別人不知道,但是“神仙”就在自己的身旁。

那竭國的百姓腦海中也得到了那太極圖案的啟發,自然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引發出來的。

面對那竭國百姓的跪拜和進奉,他欣然領受。

不過很快,蘇尋便發現,那竭國的百姓有些不對勁了。

他們太崇拜蘇尋了。

以前那竭國的百姓固然崇拜蘇尋,但是更多的,還是將他奉為“上師”。時常有很多人過來跟蘇尋請教,對於這一點,蘇尋也不吝回答。

可是,這一次之後,蘇尋卻發現,這崇拜,逐漸地演變成了一種莫大依賴。

尤其是在“太極圖”浮現以後,蘇尋卻更發現,那竭國的百姓,真正意識到太極圖的人少之又少,十數萬民眾之中連千人都沒有!

更多的,只是將其認為是“神跡”。

雖然並不會因此就什麽都不做了。可是,蘇尋卻漸漸的發現,能夠從中誕生的智慧,越來越少了。

“我與爾等緣分已盡,也該離去了。”

一日,蘇尋忽然對前來貢奉的眾人說道。

眾人頓時陷入到了茫然之中。

老子輕輕撫須。

數日之後,老子與蘇尋又騎著青牛,前往瀚海,兩人走到海岸之畔時,那瀚海的海水竟然自動分開兩側,讓兩人能夠如履平地一般度過大海。

那竭國諸多百姓得知,頓時全都悲痛萬分,舉國十數萬人,苦求不得,皆前往送行。

臨離去之時,蘇尋心中也有所觸動。他畢竟不是老子,無法做到“太上忘情”。

但是。

既然緣盡,何必回頭。

那數十萬人的追隨,漸漸都停了下去,送行的人越來越少。

蘇尋就這麽離開了。

直到最後,跟隨在他身後不離不棄的,仍有近千名。

為首的,仍舊是當年第一次跟隨蘇尋的那八個年輕人。只是八個年輕人,如今只剩下了七個。

剩下的那一個,在得知了蘇尋離去的理由之後,則成為了那竭國的國王,留在了國土之中,願為那竭國的百姓重燃志氣,傳承薪火。

數年後,瀚海之畔,立起了一座巨碑,上面則寫滿了關於蘇尋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