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日常一天(第3/4頁)

瑤柱、蝦幹經過陽光和海風晾曬之後濃縮起來的鮮、香菇柔軟又濃烈,無比有存在感的鮮、雞肉鹹香爽滑,無比多汁的鮮和單吃都糯軟可口,細嚼微甜,如今還帶著荷葉清香的糯米飯相互映襯,明明沒有放什麽調味料來調味,只是食材各自混合交融,可滋味就是那樣醇厚濃烈又清淡怡人。

最後大河吃了足足三個糯米雞才停手,他停下的時候桌上大家幾乎都吃完在休息了,糯米壓胃,吃起來比米飯更容易飽,因此大家顯得比往常吃得還要少些,一個個卻都在揉著肚子休息。

早就吃完了,余氏便安穩捧著自己喝慣了的雞湯喝,這段時間陸蕓花偶爾會在雞湯裏放一些中藥,余氏倒是接受良好,喝起來也順口。這會兒看大家吃的心滿意足,難免想起現在還在外面不知道哪裏的卓儀。

“也不知道阿卓那邊是個什麽情況。”余氏把空碗放下,有些憂愁:“這孩子只說夏至前回來……這到夏至還不知道要多久,這麽長時間在外面……肯定要受許多苦啊。”

“蕓花,阿卓有沒有和你說過他去了哪裏?”余氏憂心忡忡問道。

榕洋聽得也擡眼看過來,嘴巴抿著似乎有點擔心,只是沒有開口。

他是很喜歡這個姐夫的,甚至說帶著些對待父親的孺慕之情,只不過卓儀雖總是溫和又寬厚的樣子,卻因為外形叫人有些距離感,更不是會抱著孩子玩耍親昵的性子,講課時候也認真又嚴厲,叫其實容易害羞的榕洋望而卻步,不敢主動與他親近。

陸蕓花面上笑容也逐漸消失,在他兩的注視下微微嘆氣搖了搖頭。

“阿婆、阿娘,你們不用擔心,阿爹從前常常在外走動,身上又帶著金銀,肯定沒什麽事。”比起余氏、陸蕓花和榕洋,阿耿幾個孩子們倒是對卓儀出遠門這件事習以為常,阿耿寬慰道:“更別說白叔叔的生意做的挺大,許多地方都有賣貨的地方,阿爹真有什麽事有白叔叔的手下幫忙,真的不用擔心。”

“阿卓從前就經常出去?”余氏倒是第一次知道,有些詫異。

“看不出來吧?”陸蕓花見阿耿似乎不知道怎麽回答,笑著開玩笑:“阿卓那樣穩重的人其實年輕時候也像咱們阿爹似的喜歡在外闖蕩呢!”

現在余氏已經不避諱著說起陸阿爹,更不會在說起他的時候痛苦難忍,聞言果真不再問下去,眼神柔和:“……年輕時候都有一顆四處闖蕩的心呢。”

余氏又說了說陸阿爹從前的事情,孩子們都挺有興趣地聽著,有些就算是榕洋甚至都是第一次聽,和長生雲晏時不時問東問西。

不過談話時間總是短暫,陽光徹底綻開,照得樹蔭以外的地面亮得像是融化的金塊,孩子們也應該去上課了,余氏喝了幾口水,被阿耿推著進了屋子。這些時日他們都是如此,余氏在書房繡繡東西不說話,孩子們各自讀書習字,已經完全習慣了互相陪伴。

陸蕓花幫著大河把碗碟全都收拾進廚房,大河自然不可能叫自己師父洗碗,麻利收拾好周圍,還幫著陸蕓花把石磨等等東西搬了出去。

“師父,您這是要做什麽?”大河輕輕放下手中小磨,略帶疑惑。

芝麻還好說,他也知道芝麻醬、香油,現在還有綠豆就實在叫人摸不著頭腦了……綠豆磨粉能做什麽?

如今芝麻在大眾中算很有知名度的了,芝麻除了能榨香油以外,只要芝麻和其余谷物摻在一起磨成粉末,用水一沖就是陸蕓花之前喝過的好喝的芝麻飲子,雖隨著各家不同會放各種堅果谷物,但總體來說就是芝麻糊糊。

要是不加其余谷物,芝麻單獨磨出來就是粘稠好吃的麻醬,麻醬和香油都因為價格昂貴不能走進千家萬戶,但大家都知道它們,大河這樣富貴家的廚師自然不會缺少香油麻醬,縱然很少用在自己的菜式裏面,卻也知道大概制作方法。

陸蕓花把手上兩個盆子放在一邊桌上,笑著回答道:“這芝麻啊……自然是芝麻醬了,晚上我們就吃新鮮磨出來的芝麻醬做的芝麻醬拌面,綠豆則是磨些糊糊,我想洗一些澱粉出來。”

“澱粉?”大河輕輕重復了這個詞一次,略顯疑惑。

陸蕓花沉默一下,她知道“澱粉”這種東西在中國古代其實很早就有了,在沒有紅薯、玉米為原料做澱粉的時候,糯米粉和小麥澱粉在烹飪中承擔著替代作用。但是這時代因為特殊原因控制鐵的流通,這些年才叫鐵器慢慢開始在普通人中放開,導致連真正意義上的“炒”都沒有發展開,更別說“勾芡”等等烹飪手段,所以澱粉這種東西有沒有出現還很存疑。

“也叫‘生粉’。”陸蕓花沒在記憶裏見過,卻不知大河見過沒有,解釋道:“單單就這綠豆洗出來的澱粉,加了便能做出極有彈性的半透明涼粉,我就是為了做涼粉才想著做澱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