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醬坊和教學

對於豆醬、醬清或是各式雜醬大河都不陌生,甚至說這些調味料是大河再熟悉不過的“朋友”,可這是他第一次看真正的醬坊是什麽樣子。

壘高的圍墻四四方方,圈住一大塊地方,正門一進來,正對起小院,側面蓋著房屋的一排種了些棗子樹,現在還未長大,可見長成以後會成為遮陰之處。這塊地方臨近高山,處於河流上遊,水質清冽,並且從未有過河水斷流的歷史,便就沒有挖井,直接修小渠引了高山上的分流作為日常用水。

清澈的溪水能看清水下石板,水渠與溪水交匯之處設了網子,攔住了不小心流到這邊的魚類和水草石頭。

伴著溪水輕快流過的“叮咚”聲,大河的眼神卻直直釘在另一邊的晾曬場上。

這邊沒什麽好看的景色,要說樣子,就兩個字“荒涼”能用來形容一二。為了防止樹葉落在醬缸裏,晾曬場側面一棵樹都沒有,甚至為了防止草木中的小蟲、地面上的灰塵落在醬缸,陸蕓花一不做二不休,曬場這邊全都鋪了石板地面。

為什麽不鋪青磚地面?其實相比之下青磚價格更高且抗壓能力更差,人高的滿滿醬缸在上面放久了,下面青磚是肯定的會裂開的,倒不如高硬度石板混著灰泥做出來的硬化地面,既防滑又抗壓。

雖說周邊有采石場,此地的石板價格稍低,但這種行徑已經稱得上是豪奢了,好在做出來以後效果很好,倒也沒有枉費陸蕓花在當時幾乎掏空了的小金庫。

幾十口滿滿的大缸排列得整整齊齊,似乎連空氣中都散發著醬豆的味道,現在醬油還在發酵中,味道說不上好,卻已隱隱能聞得到有一股鮮香之氣傳來。

邊上掛著尖尖竹編“小帽子”的高大醬缸配上豪橫用石板與灰泥鋪出來的晾曬場,這震撼的畫面,怎能不讓大河目眩神迷?

大河從前船上的接待過專門做豆醬的客人,因為感興趣聊過幾句。那客人當時滿是自豪、甚至帶著些優越感地說自己主家是什麽“百年醬坊”,雖說被戰亂影響規模縮減許多,卻也不是旁的小作坊能比。家裏晾曬場是來回夯實的黃土地,走過幾乎不沾灰、有百只半人高的醬缸、專門晾豆子的屋子……

現在一看面前醬坊,大河感覺除了“百只醬缸”這一點,其余竟一點不比當時聽到的什麽“百年醬坊”差。

“跟我來,我帶你去住的地方。”陸蕓花和卓儀很有耐心稍微等待了一會兒,好叫大河細細看清周圍環境,等時間差不多了便引著他往屋子那邊過去:“住下以後你可以慢慢看,咱們先安頓下來,還要去縣城取東西呢。”

大河急忙點頭跟上,聽師父繼續說道:“這屋子前頭是醬坊用的,後面住人。”

這塊荒地因為種不了又除了溪水沒什麽資源,所以價格便宜,加上與縣令、陸村長關系頗好,且豆坊給村裏城裏帶來了足夠利益,卓儀買地的時候也受了實惠,價格甚至還在很便宜的基礎上又打了打折,卓儀便把這片全都買了下來。

陸蕓花也就毫不吝嗇的租了好大一塊用來蓋醬坊,幾乎掏空了小金庫把它建得盡善盡美,雖說不知猴年馬月才有人來上工、有人來買醬油,卻細細分了工作區域和生活區域。

屋子是上好的青磚瓦房,兩個“回”字摞在一起,中間設了月亮門、檐廊和小花園隔開,前面工作區便不能影響後面生活區。

一開大門和側面連接著的小院進去就是醬坊迎客的堂屋,屋頂很高,配著一進門就能看見的巨大“陸記”的牌匾,牌匾下依舊是縣城“陸記”一樣的變體的“陸”字小鹿標識,牌匾的上好木頭配著墨黑書法,極其莊嚴,用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極有排面”。

牌匾下的墻壁上繪制著掌管天氣的“巫神”與震懾邪祟的“武神”,巫神保佑醬坊不受壞天氣影響,武神保護邪異不能進入醬坊。

堂屋側面陸蕓花學了蔡老板鋪子的設計,刻意隔開了幾個小廳堂,可以分開接待客人。隔間和堂屋之間做了博古架,現在上面什麽都沒有,往後陸蕓花可是要在上面放自己的產品的,比如說什麽七八、十幾年的醬油、醋,各式年份好的時候釀出來的酒或者其他。

外頭房間則各有用處,比如專門用來煮豆子、蒸豆子的房間、做了架子捂豆子的發酵間、連接前後兩個院子專門做飯的廚房等等……

陸蕓花一一介紹,雖然現在一切都是空白,連草木都是細小纖弱的樣子,可大河在陸蕓花的講述中似乎已經窺見往後醬坊的繁華。他毫不懷疑陸蕓花能做到她所說的一切,應該說,任何一個見過陸蕓花在縣城的影響的人,都不會懷疑。

“這邊都是空房間,你選一間住下吧。”陸蕓花指了指院子,除了中間的堂屋以外這邊一個人都沒有,想住哪間住哪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