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各種菜式(第4/5頁)

說完後她又是擔憂,關切說:“這輪椅你坐著有什麽不舒服?阿木也是第一次做,我們自己試了感覺不出來,若是你坐著有什麽不舒服的不要忍著,說出來好叫阿木改一下。你瞧這墊子可是我特意做的,你知我手藝不好,還有一個靠背沒做完,我還想著當生辰禮……”

王嬸是個什麽都表現在臉上的性子,她現在的表情就隨著她說話的內容不斷變化,瞧著十分有趣。

林嬸和秦嬸對視一眼都有點無奈,她一向是這樣話多得不得了,只要她在是決決不會冷場的。

秦嬸和林嬸索性幫著六叔和祥叔搬罐子,陸蕓花早都縮回廚房加速做涼菜去了,卓儀和陸木匠帶著幾個孩子去屋裏搬桌子凳子。一時間院子就剩她兩人,任是余氏每次只簡單回幾句,王嬸充滿熱情又帶著快樂的聲音還是叫院子裏產生了一種五六個人說話聊天的熱鬧感。

“開飯開飯!”

等卓儀把生魚膾和芥末放在桌上的時候,陸蕓花剛給羊腿灑下一把調料後翻了個面:“烤羊腿還要一會,我們先吃,把地方空出來。”

這本就不是什麽用來筵席的桌子,大家擠擠挨挨好不容易才坐下,只是陸蕓花的菜都是大鍋大碗,桌上實在擺不下了,連壽桃都尋了個小桌子放在一邊才算放全,不吃點把桌面清一清這羊腿是怎麽也放不下的。

由壽星先動筷子,在大家滿是祝福的注視中余氏輕輕夾了一塊紅燒魚放入口中,她知曉大家都等急了,都沒有去細細品嘗,只大略嘗到濃油赤醬的美味便招呼大家:“好吃,大家都動筷罷!”

陸蕓花第一筷子夾了薄如蟬翼、顏色粉白的生魚膾。

現代人們常吃“生魚片”,古人其實也很喜歡魚膾,當然因為地理條件,除非家住在沿海有海魚吃,大家吃魚膾多是河魚,切成薄薄的片蘸著芥末姜蓉等等材料做出的醬料,滋味極美。

遵循本土口味,現代也有諸如“順德魚生”、“客家魚生”之類的菜肴,依舊選用河魚,用各式香料抓拌,去掉腥味保留鮮美,又是一種不用於用海魚所制的生魚片的滋味。

當然也有要注意的,魚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放血,不然魚肉不僅不白還會失去爽脆、帶上河魚特有的“泥土味”。

卓儀顯然深諳此道刀工也極好,他切出來的魚片邊緣整齊、大小相近、薄厚一致。白生生的魚片一片片碼在深色陶盤裏的時候如同深色盤子裏盛了一碟新雪,又如深色虬枝上開出點點白梅,漂亮極了。

陸蕓花沾了點芥末把魚片放入口中。

先湧上來的是芥末特有的刺激,仿佛有一股燃燒著的火焰從舌苔沖到鼻腔,眼睛瞬間湧出生理性的淚水,但這股勁兒來得快去得也快,只一會兒就不見了。

魚肉彈牙,似乎能在咀嚼間感受到一種無比鮮活的脆嫩,但隨著魚片的咀嚼,河鮮特有的腥味伴隨著鮮味開始擴散開。

這時候芥末那特有的芳香和辣意便化身一道屏障,用自己的味道輕輕卷起魚片,把鮮味高高托起、順便把腥味小心掩在身下,就只能吃到魚片微脆爽快的口感和鮮活自然的滋味了。

這個芥末是芥菜成熟後的種子研磨而成,用的是黃芥末,味道和生魚片用的“山葵”相似又不一樣。黃芥粉也是卓儀帶來的,每次使用只要把芥末粉用水化開,冷卻後就能吃了,很方便。

陸蕓花許久沒吃生魚片,這次魚膾水平極高,讓她忍不住多夾了幾口。

魚、羊才是鮮,現在桌上有魚也有羊,但包括卓儀在內,其他人第一選擇不是白白嫩嫩的生魚片和造型普通的紅燒魚,而是仿佛在太陽下面閃著光的棕紅色黃燜羊肉。

羊肉早已酥爛,陸蕓花選的是羊排和一些脊骨,此時若是夾了羊排吃,能感受一番什麽是一口下去馬上脫骨,只瞬間便能連肉帶汁吸進嘴裏,留得骨頭上幹幹凈凈。

羊肉是一種味道很特別很濃烈的肉類,若放在一邊的羊湯是滋味醇厚的平和,那黃燜羊肉就是火熱濃香的沖擊。

羊肉不好的話,黃燜這種重口味會是最好的掩蓋方法,但若是像現在這樣羊肉肉質很好,那黃燜羊肉這道菜便會像霸道不講理的將軍,毫不留情斬斷其它菜品在食客那裏的存在感。

陸蕓花制做的時候放了各式香料烘托,大家吃的時候便感覺滋味全都進了肉裏,吃一口,濃油赤醬的鹹和火熱包容的辣混合在一起,還帶著增加鮮味的甜,互相影響又互相襯托,似乎哪個都不能少。

羊肉咬下時候沒有魚片那樣脆爽,而是“絲絲縷縷”地在口舌間打架。但就是這樣桀驁又不服管教,才能讓人在耐心咀嚼中嘗到混合著調料鹹香的羊肉汁水,就是這種“大口吃肉”的爽快感覺,會讓人心裏產生一種無比滿足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