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運輸機評審(下)

戰略運輸機分成三個档次,600噸級、400噸級、200噸級!

600噸級只有一款,那就是安-225‘夢幻’運輸機,該機起飛重量640噸,載重能力超過了300噸。

400噸級的戰略運輸機有兩款,分別是美利堅的C-5‘銀河’運輸機、安-124。C-5‘銀河’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379噸,載重能力達到129.3噸。安-124‘魯斯蘭’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405噸,載重能力達到150噸。

像華夏的Y-9運輸機,實際上是稱不上戰略運輸機的,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65噸,載重量只有20噸,是一款載重20噸級的中型中程運輸機。

華夏真正的戰略運輸機,實際上就只有Y-20,Y-20的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量60噸。這款運輸機在2013年首次試飛,目前還沒有服役。

Y-20也是命運多舛,早在1993年西飛就開始了大型運輸機的前期論證,先後投入了30億進行準備,1997年西飛向軍方提出研制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方案,2001年提出建設新西飛的戰略規劃,即以形成200噸級大型飛機研制生產能力為目標,大幅提升航空制造技術和加工能力,實現從100噸級到200噸級飛機研制生產的重大跨越。

從1993年的前提論證,到2013年的首飛成功,Y-20的研制時間足足達到了20年,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了300億元,而且其中航空發動機還是得采用俄國的。

如今秦元清拿出的Y-30運輸機,雖然同樣是200噸級,但是載重量大幅度提升,幾乎都快比Y-20大了一倍,航程也大了一倍,而且還是一款具備自主產權的運輸機,包括航空發動機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都是屬於自己的。

要不是戰略運輸機是分成200噸級、400噸級、600噸級,實際上Y-30劃分為三百噸級才是最合適的,而不是和Y-20同屬於200噸級。

航空發動機順利通過評審,接下來是Y-30運輸機結構部分,秦元清親自上陣。

“Y-30采用大型運輸機常規布局,機翼為懸臂上單翼,前緣後掠角25度,NASA翼梢小翼高2.90米,懸臂T形尾翼。垂直安定面與機身連接處向前伸有小背鰭,嵌入型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段,升降舵分為兩段。垂直尾翼有個特殊的設計,內部有一隧道形的空間,可讓一位維修人員攀爬通過,以進行上方水平尾翼的維修。液壓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可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旋轉90°向裏收入機身兩側整流罩內,可在鋪設與未鋪設的跑道上使用。起落架裝有碳刹車裝置。”秦元清指著飛機模型,然後打開電腦,電腦上出現很清晰的三維圖,以及動畫模擬。

相比起20世紀飛機設計靠的是手工繪圖,或者計算機為輔、手工繪圖為主,發展到現在,工業軟件已經很完善了,不管是結構力學的計算,還是繪圖方面,都大大的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研發進度。

為什麽以往飛機設計,涉及到的資料都是幾個火車皮,就是因為那裏面涉及到的圖紙和資料太多了,而現在不一樣,幾個火車皮資料在電腦作業也許就是1G、2G的圖紙。

“在必要的情況下,Y-30可以在未整修的路面上短場緊急降落,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起落架設計指標非常高,格外堅固與耐震!主起落架減震支柱除了傳統的油氣壓式減震外,還采用前後雙支柱配置,每根支柱搭配三個主輪,落地時由後方較長的減震支柱三主輪先著地,當受壓成90度時,前方減震支柱三主輪再落地。”秦元清說道。

其他人則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沒有想到Y-30還出於這般的考慮。

戰略運輸機,和民用大客機不一樣,民用大客機追求的是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而戰略運輸機要的就是耐操,要的就是戰場特殊環境要求。

伊爾-76和C-17‘環球霸王’為何名滿世界,就是因為這兩款戰略運輸機非常耐操,哪怕是沒有跑道,緊急情況下都可以降落在沙漠、草原。

戰場的時候,經常性可是沒有時間好好修建跑道的,也沒有那個條件。

其實相比起一開始的C-17‘環球霸王’,目前拿出來的Y-30運輸機,機身結構因為采用大量的合金材料和復核材料,飛機自身重量減少了30%,而飛機結構強度卻還要高出不少。

這就是後發者優勢,隨著時代發展,材料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果,導致新型材料的應用,可以提高機身的性能,比如起落架的性能就提高了許多,正是基於如此,才能夠大幅度提高載重量。

隨著秦元清介紹完,專家們一個個提出問題,對於一些簡單問題,秦元清直接忽視,讓他們自己驗算,對於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秦元清則是一一回答。

整個機身結構評審持續了一整天,基本上以秦元清為主,哈工大、北航這邊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