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何以天下(第2/3頁)

司徒府的人來來去去,隔壁曹府也很熱鬧,華佗跟著帶路的仆從往前走,對鄴城的井然有序又是一片感嘆。

他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年都會四處遊歷,中原各地的城池幾乎全都去過,荊州、益州等地也偶爾踏足,早就聽聞鄴城聚集了天下最多的名醫,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城裏書鋪中的醫書他看了不少,因著不算太貴,也買了不少準備仔細研讀,行醫濟世是長久的事情,哪個醫者不想流芳百世,他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可以的話,他精心寫了幾十年的《青囊經》同樣能拿出來造福世人。

他一輩子中只寫了這些東西,裏面記載了他畢生心血,都是多年行醫用藥積攢下來的經驗,好生研讀的話足以救人。

仆從將人送到街口就退了回去,看到華佗跟沒事兒人一樣走遠,搖搖頭替他嘆了口氣。

內城行人不多,除了各府出門采買的仆從之外只有巡邏的士兵,華佗和他的弟子們沒有在這兒多待,匯合之後便朝他們暫住的地方而去。

鄴城醫館眾多,他的醫術還算說得過去,找個醫館暫住算不得難事,所以他們剛到鄴城就去見了張機張仲景,那個近來名聲鵲起的神醫。

華佗是沛國人,張機是南陽人,他們倆在當地都很有名氣,聽過對方的名字很正常,不過即便如此,華佗還是覺得今天發生的事情有點稀奇。

他行醫多年,每到一處都會免費給百姓治病,年輕時還曾有人舉薦他當官,只是他更喜歡行醫便沒有答應,沒想到那張仲景見到他後最先說的不是醫術相關,而是將他舉薦給別人,再然後他就被司徒大人派人送去了曹校尉府上。

按理說司徒大人日理萬機,即便知道他華元化的名字也不會太過在意,可是今天這事情又實在沒法解釋,如果司徒大人不了解他擅長什麽病症,怎麽會讓他給曹校尉治病?

鄴城臥虎藏龍,名醫不知凡幾,司徒大人府上的疾醫據說是宮裏出來的,如今天子在鄴城,整個太常屬下的太醫都得跟過來,想治病不用等他才是。

沒想到曹校尉的病他還真能治,估摸著天底下也只有他一個人能治,這不是巧了嗎。

華佗笑眯眯走在大街上,看著路邊的各色店鋪心情非常不錯,旁邊,背著書袋藥箱的徒弟李當之好奇的問道,“師父怎麽出來的那麽快?”

治病耗時耗力,他們幾個原本以為要在外面等上一天,結果太陽還沒升太高他們家師父就走了出來,這麽短一會兒也不夠治病啊,該不會只把個脈就出來了吧?

他們這一脈的行醫路子和別家不太一樣,只把脈遠遠不夠,還要配合各種其他手段,還是說其實裏面的貴人不用他們治病?

“不是什麽大病,死不了人。”華佗不甚在意的擺擺手,現在的確不是大病,再拖個幾年就不一定了,反正該說的他都說了,病人不聽他也沒辦法。

李當之:……

每次師父說不是什麽大病的時候,那病最終都會演變成大病,每次師父說死不了人的時候,過個幾年再去打聽十有八九人就沒了。

這次兩句話一起說,裏面的貴人還能活幾年?

幾個徒弟面面相覷,很想知道他們家師父是真的放棄了還是怎麽,天下戰亂減少都是原司徒和他身邊那些大人們的功勞,哪個都少不得啊!

師父您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吳普戳戳樊阿,擠眉弄眼朝他比劃了幾個手勢,被拒絕之後無奈只能放棄,一路無話,師徒四人回到醫館,張仲景正好送走面前的病人。

他自小嗜好醫學,靈帝年間被舉為孝廉,一度做到太守的職位,只是當官到底不是他的志向,南陽一帶戰亂頻繁瘟疫橫行,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他在料理政事之余經常去醫館為百姓治病,後來實在忙不過來,就辭了官專心精研醫術。

鄴城現在幾乎每個醫館都有一份的《傷寒雜病論》,便是他這些年潛心研究疫病、廣泛收集民間藥方整理而來的成果。

張仲景將桌上的東西收拾整齊,看到精神矍鑠快步走來的華佗起身相迎,“元化先生回來了。”

華佗笑的和藹,他平日注重養生,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卻絲毫不顯老態,“仲景不必如此,直接稱字便可。”

兩人寒暄幾句,張仲景也不端著,讓醫館裏的學徒接待華佗的幾個徒弟,落座之後才問道,“元化可曾見到司徒大人?”

“並未。”說到這裏,華佗也有些遺憾,“司徒大人沒見著,卻見到了脾氣甚是暴躁的曹校尉。”

“看來是曹校尉身上有暗傷。”張仲景笑了笑,早上沒來得及多說,現在沒有別的事情要忙,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給這位頗有名氣的同行聽。

他在南陽行醫時被請到官署,之後只要時間來得及,每個月都會去官署給那位舊疾纏身的戲大人診脈,許是那位大人身體不好,這些年沒少在南陽尋醫找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