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烽火不熄(第5/6頁)

楊彪收到小皇帝的心意悲嘆不已,想著他要是也一病而亡,朝中能護著小皇帝的人就更少了,心裏憋著一口氣兒,尋醫問藥之後身體也漸漸好了起來。

天下四分五裂,他有時甚至不知道該慶幸陛下樂天知命,還是嘆息陛下安於現狀沒有鬥志。

戰亂不斷,群雄割據,亂世之象已成,各路諸侯都盯著皇位,連漢室宗親也不例外,誰都覺得自己有機會能夠一統天下。

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希望陛下能夠安穩長大,然後振興漢室,恢復漢室榮光,可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漢室復興的可能太小,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京城之外混亂不斷,京城也沒比外面好哪兒去,皇甫老將軍年事已高,西涼對長安城虎視眈眈,他那三萬兵馬片刻不敢離開駐地,長安城裏權臣當道,想要光復漢室談何容易。

寧為盛世犬,不為亂世人,天下百姓只希望能安穩活著,他們陛下年紀不大,卻已經經歷那麽多變故,只求安穩何錯之有?

才十幾歲的小少年,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他又怎麽忍心逼迫太多。

劉協不知道楊彪病中想了些什麽,他身邊才送來一批新的書簡,自個兒在書房看著看著一天就過去了,日子也算清閑。

王允在門口的站了一會兒,看到殿外伺候的宮女一個都不見了,臉色更加陰沉,“伺候陛下的人呢?躲懶去了?”

門口的小太監聽到這話連忙解釋,不是躲懶,是被陛下派去幹別的事情去了。

後宮的幾位美人總是過來說哪哪兒不舒服,陛下親自上手給她們把脈,把了許久也看不出毛病,索性把身邊所有宮女都派去伺候身嬌體弱的美人們,自個兒鉆研醫書已經鉆研了好幾天,入迷著呢。

王允皺緊眉頭,正想訓斥陛下玩物喪志,好好的聖人之言不仔細研讀,看什麽醫書?

可是轉念一想,皇帝不務正業反而對他更有利,不關心政事才好,最好能一輩子沉浸於奇技淫巧。

不多時,很快有小太監過來帶他進去,王司徒清清嗓子,快走幾步跟上,繞過屏風看到坐在書案後面的小皇帝,端端正正躬身行禮,禮數之周到任何人過來都挑不出錯處。

說實話,劉協不太喜歡這位王大人,少年人心態再平和也有自己的小脾氣,王允每次過來都要教訓他一頓,他能喜歡的起來才怪。

這些天外面不太安穩,他雖然不過問政事,但是外面發生了什麽還是知道的,陳王劉寵死了,說是剿匪戰死,但是底下人都說那家夥其實是造反失敗自盡身亡,他也這麽覺得。

陳王劉寵以前就想當皇帝,只是被壓下去了,現在外面兵荒馬亂,陳國又有兵馬,剿匪的可能性比造反小太多了,也就是顧忌皇室顏面不好說出來而已。

袁氏兄弟果然都是好樣的。

不過王允似乎不喜歡他們,每次提到汝南袁氏鼻子都要氣歪了,這回不知道又是什麽事情,小皇帝有些出神,合上手邊的竹簡,安安靜靜的聽王司徒千篇一律的說教。

王允按照慣例先來上半個時辰的痛心疾首老臣不容易,表了忠心之後擦擦眼角不存在的眼淚,嘆了口氣勸道,“陛下,今年收成不好,朝廷也沒有太多余糧,不能再賑濟百姓了,不然臣子們吃不上飯,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劉協眨了眨眼睛,遲疑片刻問道,“朕記得不久前冀州才送來一批糧食,又沒有了嗎?”

“陛下,那已經是去歲的事情,關中人口何其之多,區區幾千石糧食如何夠用?”王允想起來那些從郿塢弄走的糧食就心疼,袁家小子不做人,如果當初不動郿塢,朝廷哪兒能淪落到如今這種地步。

現在可好,拿了朝廷的東西來天子這裏賣好,他怎麽有臉讓陛下一次次開口要糧?

小皇帝抿了抿唇,看到王司徒又開始痛心疾首,果斷閉嘴不說話。

他剛才想說的是,就算那些糧食是去歲送來的,也是臨近年關的時候了,如今還未曾入秋,滿打滿算才不過半年,半年的時間很久嗎?

不過看王司徒的表情,他還是不說比較好。

王允陰陽怪氣的諷刺了幾句,深吸一口氣繼續說正事,“陛下,今歲收成不好,朝廷已經免了百姓賦稅,府庫消耗甚巨,若再開倉放糧,就發不出俸祿了。”

劉協張了張嘴,許久才又發出聲音,“不開倉放糧,關中百姓可活得下去?”

“百姓年年皆是如此,只有陛下仁善,接二連三開倉放糧,此前沒有朝廷賑濟,關中也沒傳出過餓死人的消息。”王允義正言辭的回道,“陛下放心,即便沒有朝廷賑濟也不會出問題。”

劉協定定的看了他一會兒,心不在焉的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就聽司徒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