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烽火不熄(第2/4頁)

“奉孝莫要胡言亂語。”荀彧將搭在肩膀上的爪子拍下去,長嘆一聲說道,“主公任人唯才是好事,但是奉孝有沒有想過,如此一來將會招致多少麻煩?”

“想過了,正因為想過了,所以才來找文若商量。”郭嘉眨眨眼笑的開心,踮起腳尖附到荀彧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說完之後瀟灑走開,只留下一個失了往日從容的荀文若。

所謂子孫有才,即便沒有父祖輩的積累,也一樣能有所成就,而子孫沒有才能,就算父祖輩留下再多財產名望,也都是為別人做嫁衣,既然如此,那還糾結什麽?

他們家主公那麽大的家業都不在乎了,他們這些小蝦米算什麽,幹就完事兒了。

郭鬼才是個不服輸的人,天底下最能搞事兒的必須是他,其他就算是他們家主公也不行,主公現在只是開了個書院,這不算什麽,各州各郡各縣都有官學,鄴城書院除了招收寒門子弟有點特殊之外毫不顯眼。

要幹就要幹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不如再著手建個專為貧苦人家幼童開設的書院,從小開始培養才能忠心耿耿,不比培養成年人更加便利?

戰亂四起,最先被拋棄的就是老弱婦孺,冀州的情況還好些,至少有官府能夠接濟,換成其他窮苦郡縣,糧倉幹凈的老鼠都不屑於光顧,官署的官吏自己都快活不下去,更沒法賑濟百姓。

何況戰亂之後多有將士遺孤,軍中撫恤做的好,那些孩子或許能僥幸留下性命,萬一遇上只管征兵不管撫恤的軍隊,出去當兵的男丁陣亡,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媳婦改嫁孩子流落街頭。

要是實在接受不了,挑些人只教導將士們的遺孤,不求他們對經書有多精深的見解,能識文斷字就足以讓他們長大之後謀生。

他可不是和天下世家過不去,他只是想法子解決軍中撫恤問題,為主公將來更好的征兵做努力。

郭奉孝啊郭奉孝,你可真是個大聰明,不行,得趕緊把這個主意告訴主公,如果主公采納,他就是萬千將士遺孤的大恩人。

連廊之下,郭嘉蹦跶著就拐沒影兒了,荀彧忍不住又嘆了口氣,再這麽胡鬧下去,他也不知道將來的情況會是什麽模樣。

主公不走尋常路,郭奉孝離經叛道唯恐亂得不夠厲害,這樣兩個人湊在一起,幹出的事情自然是驚天地泣鬼神。

按照他最初的設想,主公出身不凡,以汝南袁氏的名聲便能讓麾下人才濟濟,不只他這麽想,任誰看到現在的局勢都不會想到別的地方。

天下大亂,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以袁氏之名占據冀州招兵買馬收攬人才,便是將長安宮城裏的那位取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是現在,事情和他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們家主公對世家子弟來者不拒,但是同時還想培養出一批沒有家族的幹擾、一心只忠於他的人才。

這已經不是離經叛道可以形容的了。

荀彧長出了一口氣,在廊下站了好一會兒才又邁開步子,他倒不是一定要和他們家主公唱反調,家族對他而言的確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費勁手段來維持家族的地位,而是培養族中的年輕一輩。

正如奉孝所說,子孫沒有本事的話,他們這一輩留下再多的名聲再多的錢財,到後世也什麽都留不下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家中沒有不肖子孫。

只是他能接受,不代表所有世家都能接受,甚至就算他接受,潁川荀氏其他族人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都和他站到一起。

主公若真和奉孝弄出只接收寒門子弟的書院,世族和寒門就再不可能太平,人之在世,逐利而往,此舉動的是所有世族的利益,怎麽可能那麽容易就做成?

郭嘉腳步輕快來到書房,規規矩矩的行禮入座,等他們家主公和呂大傻子說完才準備開口。

原煥給了呂布一個安撫的眼神,側過身來開口道,“奉孝在高興什麽?”

郭嘉露出一個無害的笑容,“沒什麽,只是給奉先將軍找到了更多征戰沙場的機會。”

荀彧走到門口,一只腳剛剛邁過門檻就聽到他這句話,感覺自己剛才的惆悵有點多余,他是傻了才覺得這混賬家夥會不管不顧瞎胡鬧。

這家夥要是沒有後手,也不可能把事情告訴他。

“文若,坐。”原煥擡眸示意荀彧坐下,朝郭嘉擡擡手,示意他開始表演。

郭嘉笑的更加開心,毫不拖泥帶水的把他剛才靈光一現想出的主意說了出來,洋洋灑灑說了一堆,然後朝呂大將軍拱拱手,“若事成,還要多辛苦奉先將軍才是。”

呂布聽的暈暈乎乎,這事兒和他有什麽關系,為什麽要辛苦他,他堂堂軍中主帥,將士們的軍餉撫恤不需要他親自打理,軍中主簿把各種賬本整理好,最後給他抱個數字就行,太細致的東西他懶得管,也沒本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