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流離不平(第2/3頁)

他記得清楚,東漢末年不光有戰亂,而是天災人禍接連不斷,戰亂、旱災、蝗災、水災、瘟疫……各種災難接連而至,導致短短百年的時間,大漢人口銳減。

東漢鼎盛時期人口足有六千萬,到三國鼎立時,魏蜀吳三方加起來,戶籍人口也還不到七百萬。

其中固然有戰亂時百姓四處逃難、躲避兵役隱姓埋名的緣故,但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這段歷史下的慘烈狀況。

戰爭連年不斷,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白骨盈野,不見人煙。

糧食能活命,各路諸侯都在搶奪地盤,要養活那些兵馬,糧食補給更加重要。

史上各個朝代都有出現過屯田,其中的典型就是曹魏的屯田和明洪武年間的屯田。

建安年間,曹操采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附近進行屯田。

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以士兵屯田,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民屯使用官牛者,收成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府和百姓對半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所在地,對兵民的束縛都稱得上嚴苛。

——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谷,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並群賊,克平天下。

曹魏的屯田對恢復當時的生產很有用,但是弊端也很明顯,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甚至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但是其實是被迫而來的。

以屯田做應急之策,效果的確極好,既能安置流民,又能開墾荒地恢復生產,只是對屯田的士兵和百姓來說,日子實在過的艱難。

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時候願意屯田,天下大亂,只要有口飯吃讓他們幹什麽都願意,屯田種出來的糧食和官府五五分四六分甚至二八分他們都能接受,一旦天下太平,再讓他們接受忙活一年卻要上交大部分糧食,顯然不太可能。

曹魏的屯田如此,明朝洪武年間的屯田比之有所改進,但是本質卻沒什麽區別。

軍隊依靠衛所屯田,不光恢復了北方的生產,還借屯田之利將勢力範圍進一步深入到遼東河西以及雲貴一帶。

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各地情況不同,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不僅能解決軍需,發完餉銀後甚至還有盈余。

這讓朱元璋自豪無比,說出“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豪言”的政策同樣沒能持續多久,戰爭一結束便走上了下坡路。

所謂亂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藥,屯田只能在大亂之世,作為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之策來推行,等到天下太平,百姓自然也想恢復傳統的耕種模式,屯田的高租稅以及軍事化管理就不適合了。

他們現在的情況正適合用這種特殊的法子來恢復生產,只要能在天下安穩時及時百姓放歸,甚至有很大的可能不會引起反彈。

各方打仗幾乎都能波及到兗州豫州,不說能做到“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至少得能養住駐守當地的兵。

曹操一目十行將竹簡上的內容看完,閉上眼睛平復心情,許久才顫著聲音再次開口,“兄長,兗州荒地眾多,招募流民救濟百姓所耗糧草甚巨,您真的願意拿出那麽多糧食來幫兗州?”

原煥笑著點點頭,“具體安排稍後讓文若來解釋,你們遠道而來,先去梳洗一番,府上已經準備好宴席,正好為你們接風洗塵。”

幾人大熱天的跑了很久,除了中午最熱的那段時間,剩下的時間都在趕路,現在的確都餓了,聽到這話後都歡歡喜喜的跟著引路的侍女下去熟悉。

原煥掩唇咳了幾聲,借侍女之手站起來走到外面,在陽光下緩了一會兒才又暖和過來。

為了照顧火氣旺盛的武將和正常人荀氏叔侄,客室裏放了不少冰盆,他來時特意多穿了兩件衣服,沒想到還是受不了屋裏的涼氣兒。

荀彧擔憂的看著臉色比方才蒼白許多的孱弱青年,走上前扶著他的身子將人攙到廊下,院子裏日頭毒辣,待久了身體也撐不住,“主公,真當真要扶持曹孟德成為兗州牧?”

州牧掌握一州軍政大權,兗州雖是戰亂之地,但是並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曹孟德此時可靠,等將來再兗州站穩腳跟,難保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主公自己尚且沒有拿下冀州,若此時扶持出一個兗州牧,他怕那些糧草都丟了還不算,反而為自己招來強敵。

荀攸跟著從屋裏出來,走到跟前,低聲說道,“曹孟德此人,不可小覷。”

原煥攏了攏外衣,只是笑笑不說話。

不愧是荀文若和荀公達,曹孟德此人當然不可小覷,不然你們也不會為他出謀劃策幾十年,“孟德如今有愛民之心,正巧我們有糧草,不管將來怎樣,至少今年可以保住兗州境內殘存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