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流離不平

*

——假如有一天,你來到了漢朝,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原煥以前看過很多類似的科普小文章,看的時候一笑而過,真正到了這個年代才發現,那一個接一個的“沒有傳入中國”有多令人難過。

在這平民百姓一天兩頓飯,世家貴族一天三頓飯,皇帝一天四頓飯的年代,即便他有一天吃十頓飯的家底,也沒法像後世那樣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什麽叫有錢都花不出去,這就叫有錢都花不出去。

雖然這時候各種烹飪方法基本都有了,但是煎烤蒸炸等方式和他熟悉的那些基本都有區別,這些天出現在他面前最多的就是麥飯、米粥、豆粥,蔬菜和肉食基本都是煮熟就端上來,配著用各種原料做成的醬、膾,便是尋常人難得一見的美味佳肴。

在鐵鍋出現之前,炒菜只能存在於他的記憶裏。

原煥剛到安國袁府那些天,由於身體過於虛弱,每天入口的除了湯藥就是藥膳,有顆蜜餞果脯都是難得,他以為只要能擺脫藥膳,什麽飯菜都能吃的很開心,直到他真的見到正常的飯菜。

如今石磨還沒有普及,府上的石磨在他到來之前幾乎沒有用過,小麥磨成面粉也不是後世常見的細面白面,即便如此,那也是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東西。

在石磨出現之前,百姓吃的麥飯是一粒一粒的小麥,不管怎麽做都不會可口,只有野人農夫才會吃,食“麥飯”甚至被看做寒門中人的標志。

有石磨之後,麥飯也是磨麥合皮而炊之,味道同樣稱不上好,他覺得他吃不下飯不光是胃口不好,還有這些飯菜端上來就讓他沒胃口的原因。

黍、粟、麥、菽、稻,五谷皆已普及,粟稻相對其他三種相對珍貴,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吃,袁府前些年沒有主家的人住在這裏,菽、麥的儲量相當可觀,粟稻並沒有多少。

外面戰亂叠起,敢在這時候在各州之間運貨經商的商賈少之又少,府上自給自足慣了,一時半會兒也不好采買。

想要吃點好的,只能開動腦筋,把府上有的食材玩兒出花來。

五谷之中,菽的地位很是尷尬,人吃多了容易脹氣,在醫學沒有發展起來的年代,隨便什麽病都可能要人命,除了青黃不接實在吃不上飯的時候,尋常沒有人願意將豆子當做主食,只是用來喂牲口。

當然,豆子不受歡迎的前提是,沒有豆芽、豆漿、豆腐、豆皮等一系列好吃又便宜的豆制品。

原煥到安國之前,袁府沒有主人,很多東西都沒有準備,不過各種作坊卻很是齊全,不光有織布做衣、燒陶制碗等作坊,甚至連鐵器都能打造。

雖然府上的匠戶能打造的只有農具菜刀,但是農具和武器有時候只差一道線,只要材料夠用,那些世代從事此業的匠戶改農具作刀兵完全沒有問題。

府上有鐵匠,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看上去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間謫仙親自去各作坊轉了一圈,各坊的坊頭戰戰兢兢,以為主家對他們有意見,跪在地上連話都不敢說,生怕不小心沖撞了神仙一樣的家主。

原煥本來只想讓匠戶們改進一下石磨,熟料他還沒開口,就把府上的匠戶嚇的膽戰心驚,無奈只好回主院,將他的要求告訴管事,讓管事把事情吩咐下去。

石磨看上去上面一扇下面一扇很簡單,其實技術含量還挺高,尤其中間的立軸,要用鐵做的才行,他記不大清具體要怎麽做,得讓匠人慢慢琢磨,且不說他在作坊裏匠人緊張,就算匠人不緊張,他這堪比林妹妹的身體也撐不住。

原本以為改良石磨要花很長時間,結果匠人們的效率奇高,不到半個月就把成品給他送來了,磨出來的面粉和豆粉比之前的磨細膩許多,石磨做好當天,他就多吃了一碗面。

白面和豆面各一半和成面團作成手擀面,在這裏叫湯餅,這兒沒有面條這種叫法,所有面食,統統稱作餅。

今天這接風宴上除了常見的麥飯肉食,還有他令廚房用水泡發的豆芽,莊子裏自己種的時令蔬菜,以及先用各種調料腌了半晌、然後炙烤而成的嫩羊肉。

耕牛寶貴,冀州離草原不算太遠,這邊吃羊肉吃的比較多。

原煥自己的飯菜和其他人很不一樣,別人食案上酒肉俱全,他只有一碗湯面,一碟涼拌豆芽,外加一盞蜂蜜水。

他為什麽喜歡和袁璟小家夥兒一起吃飯,還不是因為小家夥能吃的東西不多,他們倆一起吃飯誰都不用傷害誰。

正當壯年的武將們飯量很大,廚房今日特意多做了飯菜,怕他們不夠吃,廚房一直沒停火,事實證明,這麽做非常正確,原本準備的那些真的不夠他們吃,廚房又加了一桶麥飯,又把留給明天的肉食全部處理好送過去,這才堪堪喂飽了幾個遠道而來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