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舌尖殺瘋,華唯來人(第4/6頁)

超了第一期一半。

《舌尖》第二期,一開始,就是大場面調度下的陜北高原的麥田,讓人震撼。

然後是黃饃、烤饢、米粉、肉夾饃……

觀眾們看的那叫一個開心。

這裏面還有一個小的點需要說明,那就是在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期,裏面在介紹陜西美食的時候湧到了黑撒的一首叫《陜西美食》的一首歌。

這個世界沒有這首歌,因為方澈還沒來得及抄,所以他用《西安人的歌》裏面的“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給替代了。

所以如果你看小說的話,裏面的主角抄了《舌尖》,但是沒提這個Bug,那大概是作者壓根沒仔細看。

反觀視頻,一個小小地歌曲的替代,讓觀眾們會心地一笑。

誰都知道,這是方澈的歌,用到這裏,還挺應景。

“哈哈哈,方澈倒是不虧待自己,還給自己打歌呢。”

陜西人看到視頻裏的各種面食,油然而生一種驕傲:“咱陜西,好吃的多著倪!”

山西人不願意了:“我大山西就這麽沒有牌面?”

如果你仔細看過舌尖,就會發現,舌尖第一集的內容,其實是出奇出新,大山裏的松茸、大東北的捕魚,池塘裏的挖藕人。

這些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都是新奇的。

這些內容放在第一集,為的就是吸引人。

但是從第二集開始,就不再是這樣了。

這裏面介紹的主食,有米、有面、有粉,涉及到各個區域,一下子就能讓全國各地的觀眾有代入感。

有人看到裏面的黃饃饃頓時就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然後指著電視跟自己女朋友說:“我小的時候,可愛吃這個了,可甜。”

這個甜,是香甜的甜,混著記憶中兒時的童年。

女朋友跟著流口水:“看著就好吃。”

《舌尖》裏的人文關懷,在第二集開始爆發。

如果你仔細觀看,你就會發現,舌尖第二集裏面的主食,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做!

尤其是在第二集的第40分鐘,講述做年糕的情節。

老兩口守著老家,為孩子們做年糕。

“孩子們都長大了,家裏做年糕的次數越來越少……”

視頻裏的年糕,混合著艾草的香氣,讓人看著食欲大增。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一段看來卻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畫面裏,一家人終於吃上了老人做的年糕,外孫女寧寧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畫外音傳來:“等寧寧長大,或許不會記得年糕的做法,但是這種柔韌勁道的口感,承載著家庭的味道,或許會留在寧寧一生的記憶裏……”

這段話其實很有內涵。

華夏的發展是快速的,但是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空心化的情況也在出現。

孩子們都外出打拼了。

老人們守著舊時的屋檐、守著過往的習俗,盼的就是孩子們能回來一趟。

歲歲年年,都是如此。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回憶。

當你上大學,或者是工作,在外面打拼了許久。

吃遍了外面的美食,有一天回到家中,奶奶拿出一塊你早就不愛吃的桃酥,寶貝似的拿到你面前:“吃啊,我給你留的,你小的時候最愛吃這個……”

那一刻,有些恍惚吧?

老人們固守著過去的記憶,記著你小的時候愛吃的一切。

或許是也曾經想過,希望能回到你小的時候,天天黏在他身邊的時光吧。

……

京城,一個小小地出租屋裏。

電腦前,有人看著視頻裏打年糕的老人,不由得響起了自己兒時。

那時候自己也是天天纏著奶奶給自己做這個吃。

但是現在……

好幾年沒回家了,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

“哎……”這人眼眶濕潤了起來。

這才是舌尖的魅力。

絕不僅僅是一個高清攝像機能夠概括的,也不僅僅是描述了美食的精彩。

如果是那樣,舌尖沒資格獲得那麽高的評價。

舌尖的本意是通過美食,通過食物,喚起人們的鄉愁,喚起人們對家的記憶。

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月無情人有情。

每個人舌尖上都有一個家,家中都有一種深深的牽掛。

終於,第二集結束了。

第二集看完之後,大家還是饞,還是餓。

還是會點外賣。

但是這一次,吃的是自己兒時的記憶。

有人看完之後,抽了抽鼻子。

然後登上豆瓣網,修改了自己對《舌尖》的評分。

原本這人給的分數是8分。

現在他給了十分。

“很好的一部片子,最難忘的味道是小時候的味道,最深的思念叫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