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3/4頁)

……

京城中。胤礽看到康熙和胤禔新的書信時,長籲短嘆了許久。

他都做好被人釘在恥辱柱上的準備了,怎麽還能變成這樣?

大清在海外變成了“代主施恩的仁慈上國”了?

康熙本人都被教皇親自寫進了新編的教典裏,成為聖人了?

見遊說停戰沒有效果,胤禔就帶著阿哥們重新遊說,讓各國同意大清建立粥棚,以國王和大清的名義,對平民進行施粥。

這粥基本都是糠,很少米,有一點點苦澀的鹽,還有大把的沙子。

老實說,非常難以下咽。

胤禔讓會當地語言的人告訴平民們,大清這粥是故意的。

因為如果是正常的米面,如果不摻雜沙子,根本到不了他們口中腹中。

西方平民們喝著粥,卻淚流滿面,認為這些粥是他們喝過的最好喝的粥。

因為他們平時吃的就是酸澀、堅硬、難以下咽的黑面包。

有了土豆之後,他們才能勉強算是吃的“精細糧食”。

但土豆沒有黑面包耐儲存,抗餓,所以他們在沒收成的時候,都是以黑面包為果腹主食。

他們看著大清人在碗裏插了一根叫“筷子”的東西,然後拔掉筷子,把粥遞給他們。

據說,這是大清國賑災時的規矩。朝廷施粥必須筷子插入粥中不倒。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貴族老爺這樣對待過他們,他們都跪在地上感謝上帝。

胤禔懂很多國家的外語,方言也懂很多,所以他很無語。

他有點懷疑,自家汗阿瑪的目的是否能達到。

這群人倒是感激涕零了,但他們感激的是他們的“主”,沒人感激大清啊。

哦,他們其實也有念叨大清,但他們念叨的是他們的主派大清來拯救他們。

胤禔在心裏罵了無數句。他就沒見過這麽離譜的事。

大清賑災,那些災民們可從來不會只謝神靈。

他們就算喊一句“感謝神靈保佑”,緊接著就會謝謝真正給予他們幫助的人。前面的“神靈保佑”就像是語氣詞。

但這群海外的人,他們是真心誠意只感謝他們的主啊。

胤祉、胤禛、胤祺也磕磕絆絆聽懂了這些人的話,也都非常無語。

這件事……怎麽說呢,讓人感到非常憋屈呢。

大清其他負責粥棚的人也勉強聽懂了這些人感謝的話,都紛紛嘆氣。

他們覺得,這群人是不是沒救了?

算了算了,就這樣吧。他們無愧於心就成。

許多文人一邊施粥,一邊在心裏構思新的文章。

在亂世中,往往會迸發出最艷麗的文學火花。

雖然大清不是亂世,但文人們可以在海外尋找靈感。你看,這施粥的過程,不是能寫出一百篇傳世佳作嗎?

胤礽看到書信中,康熙和胤禔的吐槽,再次苦笑。

罷了,海外變成什麽樣子,他關心什麽勁?

他心太小,裝進大清人就已經非常困難。汗阿瑪和大哥已經盡力,接下來,就讓歐洲那些國王操心吧。

他認為這些事可能無藥可救。因為到了現代社會,那些信XX教的人,遇到事也是感謝主。

胤礽把這些書信給弟弟們,讓他們寫一千字讀後感上交。

“這些對你們未來出使海外很有用。”

弟弟們都露出了生無可戀的表情。

嗯,有用,好有用。

太子哥哥,你給我們布置的功課都好有用。但我們還是想休息,行不行?

他們要上課,經史子集不能丟;他們要去朝廷幹活,累得腳不沾地;他們還要做太子哥哥額外布置的功課。

胤礽說,他們不能埋頭讀書埋頭幹活,必須要學會總結。

所以他們要寫讀書心得,還要寫工作報告,

天啦!我們真的受不了了!

胤礽微笑道:“不可以哦。如果你們功課做不好,我就會加倍給你們布置功課,取消你們的假期。你們是皇子,未來的親王,大清的中流砥柱,現在要多學一點,將來才能得心應手。”

胤俄再次舉手提問:“可是太子哥哥,我並不想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我只想成為一個紈絝親王。”

胤礽臉一沉:“當紈絝還怎麽成為親王?”

胤俄苦著臉道:“那貝子?實在不成,鎮國公也行!或者光頭阿哥,不要爵位!反正鈕鈷祿家有錢,養得起我!”

在一旁陪著一同做功課,被胤礽當重臣培養的鈕鈷祿·阿靈阿:“……”

他現在好想爆捶這個十阿哥。

雖然鈕鈷祿家確實不可能不管十阿哥,如果是十阿哥缺錢,鈕鈷祿家肯定會給十阿哥錢。

但你能不能這麽無恥?!

胤礽板著臉對阿靈阿道:“孤會讓汗阿瑪下旨,鈕鈷祿家絕對不準資助小十!”

阿靈阿表情嚴肅跪下道:“臣遵命!”

胤俄氣得對阿靈阿拳打腳踢:“舅舅,你還是我舅舅嗎?混蛋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