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2/4頁)

大清只是進入了這間已經爛掉了的屋子,成為了新的主人而已。

如果大清滅亡,也一定是亡在沒用的大清皇帝、大清官員手中。

“唉。”康熙合上書,“保成肯定沒問題。朕和保成也能看護好保成的兒子,保成的孫子就由保成自己看著。至於再後來的子孫……朕看不了那麽遠。”

康熙說完這話,失笑。

他想起,自己看不到那麽遠,他的寶貝兒子卻已經在為大清滅亡後,愛新覺羅子孫該如何生活做準備。

比如,胤礽強力建議,把這本書留在了大清皇家的書房中。

他說,如果到了不能挽回的那一步,那愛新覺羅的子孫不如做個先進的代表,咱愛新覺羅當不了皇帝,就讓整個華夏別再有皇帝了。

要當亡國之君,就當個徹徹底底的亡·國之君,也算是青史留名。

康熙當時氣得把胤礽攆得上了乾清宮的屋頂。胤礽踩碎了乾清宮好幾片琉璃瓦,康熙讓胤礽用自己的俸祿補屋頂。

“亡國之君……”康熙笑著搖搖頭,“虧他說得出口。”

康熙將書放回書架暗格,伸了一個懶腰。

他雖才四十多,但已經感到了身體狀態與壯年時相比,下滑了不少。

還好,他當機立斷,及時出海。否則,他可能就沒有勇氣出海了。

“汗阿瑪,威廉三世向我們求助。”胤禔推門進來,“他說那些德國佬實在是太黑心,希望大清能賣給他們更多的糧食。”

胤禔十分無語。

當保成決定囤積糧食賣給歐洲的時候,還消沉了許久,並自詡為惡魔羅刹。

胤禔決定親自來賣糧食的時候,也做好了遺臭萬年的準備。

結果呢?大清成了救世主了。

無論大清的糧食賣多高,德意志那群人居然都能賣到大清的好幾倍。

那些買糧的貴族也像是不缺錢似的,甚至更傾向於買德國佬的高價谷物。

胤禔一番查探後,得知買越高價的糧食,貴族們就能得到越高額的回扣。

至於用國庫的錢買來的糧食不夠軍隊和平民吃?那和現在仍舊能天天酒池肉林的貴族們有什麽關系呢?

若不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還算有本事,能壓得住貴族,先把大清運來的糧食買光之後,差額再去買德意志諸國的高價谷物,現在他們已經打不起仗了。

康熙無奈:“我們是不是不該再向他們賣糧食?或許我們不賣糧食,他們把國庫耗盡之後,就會停戰?”

胤禔道:“那他們的平民多慘啊。”

康熙:“……保清,如果這話是保成說的,朕就信。”

胤禔翻白眼:“汗阿瑪您愛信不信。兒子難道還是什麽惡人?”

康熙擺了擺手,打斷胤禔的自吹自擂,道:“我們賣給他們的糧食,他們可能轉手就賣給德意志的人,然後再花錢買回去吃回扣吧?”

胤禔敷衍地奉承道:“汗阿瑪英明。”

康熙就當是胤禔真的奉承他:“這和保成當初去江南時,那些豪強們做法一樣。無論國內國外,做壞事的人都一樣。”

胤禔道:“那汗阿瑪的意思是,真的不賣了?”

康熙道:“賣,不過分兩種賣。一種較好的糧食,直接提供給貴族和軍隊;另外一種,他們給精細糧食的錢,我們給兩倍的谷糠或者摻雜泥沙,返還更多的回扣,讓貴族賺更多的錢。”

胤禔疑惑:“幹嘛讓他們貴族賺更多的錢?”

康熙道:“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大清直接搭建粥鋪,給平民們施粥賑災。”

胤禔沉默了許久,對康熙行禮道:“汗阿瑪仁德。”

康熙搖頭:“朕不是仁德。大清賣了這麽多糧食,卻一粒米一粒麥都沒能落進平民的腹中。等歐洲諸國緩過氣來,民怨一定極重。那些無恥的貴族說不定會把民怨轉移到大清身上,說大清故意榨取他們的金錢,卻沒能賣給他們足夠的糧食。甚至他們會撒謊,說大清根本沒有賣給他們糧食。”

胤禔借著道:“然後他們就能鼓動民怨,來與大清作對?”

康熙點頭:“他們就算不會直接開戰,但他們不斷讓平民成為海盜,騷擾大清海域和商路,或者鼓動平民沖擊在海外的大清商人,也會給大清造成極大麻煩。”

胤禔沉思了一會兒,道:“我明白了,我會讓所有出外遊說的大清大臣和文人全部回來,一同參與施粥。”

康熙道:“你和你的弟弟們要多累一些,這些事要你們親自做,才有效果。還有,做好事要留名,把我們大清為何要做這些事都一五一十的說清楚。”

康熙說完,戲謔笑道:“朕記得你剛出海的時候,海外的人對華夏的印象都是冤大頭。現在我們又要坐實這個冤大頭的稱呼了。”

胤禔失笑:“汗阿瑪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