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3/4頁)

胤礽無奈:“成婚還要考驗?難道兒子通不過考驗,汗阿瑪還不讓兒子成婚?哎喲,別敲了別敲了,兒子知道了。”

胤礽捂著腦袋:“再敲,兒子就傻了!”

康熙板著臉道:“朕看你現在就挺傻。你可要好好幹。朱棣在草原征戰的時候,他那大胖兒子全權處理國事,能幹得不錯,你不能比前明朱棣的大胖兒子差!否則朕回來會狠狠削你!”

胤礽使勁點頭:“好好好。”朱棣那大胖兒子,確實是真正的大胖兒子,壓塌炕那種。

康熙嚴肅道:“認真點!”

胤礽也嚴肅道:“臣遵旨!”

康熙決定南巡之後,仍舊對留下太子一人在京城不是很放心。

他先召集八旗都統,警告他們好好聽太子的話,太子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他已經把屬於皇帝那一半兵符給了太子。哪怕太子說讓他們去打羅斯國,他們都必須立刻去。

他又給邊疆將領寫信,說自己即將南巡,讓太子全權監國,他們也要聽話,不可違背太子命令。

康熙又逐個敲打京中大臣,讓他們別有小心思,若他們為難太子,等自己回來,就百倍奉還。

將領們和大臣們冷汗漣漣。

皇上啊,您學姜太公釣魚那麽多次,魚塘裏的魚都快絕跡了,您能不能放過咱們?

就算您在的時候,太子的命令不也早已經等同您的旨意了?臣等還怎麽敢違背太子?您是不是操心過度了?

有人私下吐槽,康熙這不像慈父,簡直活脫脫一溺愛兒子的慈母了。

康熙敲打完人之後,又給太子選臨時輔政班底。

明珠和索額圖當然都在,陳廷敬都被他緊急召回京城,唐甄也往回趕中。

康熙還召回納蘭性德和曹寅在京城任禁軍要職,但沒有解除兩人在地方上的職務,只讓他們暫時待在京城輔佐太子,等自己回京之後再繼續外放。

得到康熙旨意的納蘭性德和曹寅苦笑不已。

皇上啊,不就是下個江南,您至於嗎?

雖然太子的確是第一次獨自在京城中監國,但太子曾經獨自出海,也獨自出征過啊。

好吧,或許那時候太子身邊有直親王在,或許不能叫“獨自”。

而且第二次太子出征時,差點被刺殺身亡,皇上現在擔心過度,情有可原。

康熙點了一圈大臣之後,仍舊不放心。

他看了看年輕臣子,把太子舉薦的噶禮和阿靈阿也重用起來。

康熙嚴肅道:“太子對你倆有知遇之恩,你們要記清楚這一點!”

噶禮表情狂熱。

阿靈阿表情嚴肅,心裏不斷嘆氣。

他怎麽就上了太子這艘船?他真的不明白啊。

但現在皇上都這麽說,還讓史官把這句話記在實錄中。如果將來他背叛太子……哦豁,遺臭萬年了。

胤礽看康熙如此忙碌,很想勸說,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讓他的老父親繼續忙碌。

他知道上次遇刺,給康熙留下了太大太大的心理陰影。所以康熙現在反應再過激,他都只能順從的安撫,以減輕康熙心中的擔憂。

胤礽想起自己第一世多次在京中監國,雖然他大事都要先稟報康熙再做決定,只是一個經辦人執行者,但第一世的康熙是一點都不擔心,非常信任他。

現在的汗阿瑪,不知道是信任還是不信任了,他真搞不明白,只能安撫他擔憂過度的老父親,縱容康熙天天找大臣的茬,跟被害妄想症似的,把權力全部交到他手中,生怕他吃虧。

康熙終於忙完,輕裝南巡。

第一世中康熙南巡雖說不擾民,但不能完全不擾民,皇帝排場也是必須有的,否則接駕的曹家怎麽破的產。

這一世,康熙老輕裝亂跑,早就不在乎什麽皇帝的排場和架子。自己隨便帶著一隊禁軍,連妃嬪都沒帶,便大搖大擺地出了京城。

康熙先去南京,再去杭州,然後坐船去台灣,最後去安南看一眼,再坐船回京。

胤礽看著康熙安排這麽長的南巡路線,頗為無語。

成吧,去安南也叫南巡。

胤礽已經做好了準備,康熙說不準會南巡到大哥的封國去,再慢悠悠回來。

康熙離開前對胤礽承諾:“保成,你放心,待你大婚的時候,朕肯定回來。還把你大哥也一起叫回來。”

胤礽算了算時間,無語道:“汗阿瑪,您是準備在南方過完冬再慢吞吞返航嗎?好吧,您慢慢在南方過冬,待天氣暖和了再回來,就當去溫泉莊子過冬了。”

康熙微笑著點頭,揮了揮袖子離開,不像皇帝,像個書中的灑脫俠客。

胤礽嘴角微抽。

……

“皇上,您確定?您確定以及肯定?”常泰不斷詢問。

康熙一腳踹常泰屁股上:“你廢話怎麽那麽多?快改口。”

常泰:“……恭親王,海外危險,您要不再思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