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3/4頁)

“你們這群弟弟”中的胤祉、胤禛、胤祺不敢說話。

像大哥你這樣,張口閉口就是“汗阿瑪無恥之徒”的阿哥才罕見好嗎?別說阿哥,放眼整個京城,也只有鄂倫岱能和您相提並論。

哦,鄂倫岱還是比大哥您強一些,至少您不敢咒汗阿瑪去死。

“罷了,本就沒指望你們。”胤禔道,“你們在政務上能多幫襯保成,爺就謝天謝地了。出海之後都給爺把威風抖起來!特別是你!胤祺!別拿你在京中那副溫和老實好欺負的模樣!現在大清強盛,你們有資格囂張,就不準有任何軟弱!哪怕只是純禮儀的謙遜,都會被那群未開化的野人得寸進尺!“

被許多人腹誹為滿清蠻子中的大蠻子的胤禔,實在是太了解那群西方人的腦回路。

你對它好,它以為你好欺負;你若是對它格外好,它一邊享受著好處,一邊在背後嘲笑你怕它,可以隨便踐踏。

他們就是一群披著人皮的野獸,腦海裏根本不懂“禮義廉恥”個子,完全不能理解華夏“禮尚往來”的傳統。

所以大清在海外每每拿出的一份好意,就必須有實質的回報,必須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

聽胤禔說得這麽嚴重,最先舉著雙手跳著腳贊同的居然不是在朝中本就較為囂張肆意的胤祉和胤禛,而是老實人胤祺。

胤祺憤怒道:“對!那群人根本就不是正常人!”

看胤祺這麽憤怒,胤祉和胤禛對視一眼,對海外諸國的人警惕心翻倍。

胤祺管的是理藩院。能把老實人胤祺氣得變成噴火的怪獸,那群海外人真厲害。

三人努力調整心態,思考要怎麽囂張。

可當他們跟著胤禔來到西方時,見胤禔親切地和前來迎接的歐洲國王、執政等碰拳、擁抱,摟著肩膀親密無比,仿佛分別多日的摯友重逢,都傻眼。

胤祉:“大哥說好的對西方人都得警惕呢?”

胤禛:“大哥說不能對外國人好,要囂張,要不談感情談利益。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打獵喝酒,這難道在西方的習俗中,是和對方關系不好的意思?”

胤祺:“我想太子哥哥了。”

大哥!你教我們,能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你讓我們怎麽學!

三個弟弟迷茫極了。

胤禔白了三個弟弟一眼。

好好看著,好好學著。我和他們稱兄道弟,但背後都是為了大清和保成的利益啊。

而且你們眼瞎嗎?沒看出我在逢場作戲?

三個“視力不好”的弟弟真的看不出。因為大哥是發自內心地和那些國王執政開心歡笑,並得到了對方很多贈送的禮物啊!

甚至大哥要回禮,人家還不肯收,只要大哥寫些墨寶花些亂七八糟的畫就成。

大哥的說法,西方人不懂禮儀,你對它好,它一邊受著,一邊在背後說它壞話。

大哥的做法,西方人送禮,大哥接受,大哥不回禮,大哥還在背後說他們壞話。

誰是披著人皮的無禮野獸啊?!!!

……

“呃……弟弟們好像有點混亂。”胤礽嘆氣,“大哥他……大哥他悠著點啊。他那天賦,弟弟們哪裏學得來?”

胤禔天賦太強了,莫名其妙就能和許多國王、未來國王成為至交好友。

他在西方有完美皇太子的稱謂,但只論私交,他和西方那些國王、未來國王的感情絕對沒有胤禔深。

胤禔可是能三言兩語就左右別人執政方針的“國王摯友”啊。

所有人都認為大清的直親王沒心機,性爽直,是個與政治和禮儀毫不相關的豪爽人。

你讓弟弟們怎麽學?大哥你能不能教他們一點他們能學的東西!

胤礽嘆氣:“汗阿瑪啊,我還是認為,我應該現在出海,去幫助弟弟們排憂解難。”

康熙揉了揉胤礽的頭發,語重心長道:“弟弟自有弟弟福。何況直親王一直是個非常靠譜穩重的人,你怎麽能不相信你大哥?”

胤礽無語。

首先,沒有弟弟自有弟弟福這個俗語,只有兒孫自有兒孫福。

其次,大哥靠譜穩重?我倒是認為大哥的確靠譜穩重,但汗阿瑪您說這話,您自己信嗎?

但康熙不松口,胤礽也無可奈何。

他只能嘆著氣,將海外弟弟們的求救書信做成新的習題,給其他弟弟們布置功課。

你們將來也會出海增長見識,現在多看看哥哥們的困惑,以後出海的時候就會輕松許多。

在朝中忙得天昏地暗,還要應付皇子師傅布置得超多功課,甚至還要參加大學考試的弟弟們:“……”

太子哥哥,您知不知道有一個成語,叫做“揠苗助長”?

你的弟弟們就算再厲害,也不能這麽壓榨啊!

胤礽嘆氣:“你們自己完不成功課,不知道去敲大臣的門嗎?來,這是哥哥給你們從汗阿瑪那裏求來聖旨。你們拿著這些聖旨,就可以敲開任何一家大臣的門,讓大臣們陪你們一起做功課。汗阿瑪和哥哥我都有智囊團,你們也應該有了。光杆阿哥怎麽行?還有大學裏的學生們,你們也能把哥哥我給你們布置的功課,布置給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