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3/4頁)

康熙哭笑不得:“你就懶吧。好,若是朕當太上皇,你也跟著朕一塊兒去微服私訪去。”

常泰笑道:“一言為定。”

兩人在酒後定下這不靠譜的約定,常泰在宮裏待了一日,沒有回府,而是騎馬出城找自己丟下的軍隊,整頓好之後,才帶著一隊可以推薦給康熙的人重新回京。

這群人被康熙安插到八旗中整頓八旗軍紀,八旗軍隊見新官到任,提起的心暫時放下。

至少這表明八旗不會立刻被廢掉,他們還是有糧餉吃。

常泰回京之後,京中就更平靜了。

誰都知道常泰就是皇上的衛青,而太子卻不是那個蠢貨戾太子。

皇上有了常泰率軍駐紮京中擔任護衛,勛貴們蠢蠢欲動的心都只能暫時平息。

康熙十分囂張地讓常泰換上了侍衛服,每日帶著常泰這個侍衛招搖過市,就差沒在三伏天還扇著的折扇上寫著“有本事就反了朕”啊,看得不滿康熙的勛貴牙直癢。

謠言傳得太快,不僅常泰快馬加鞭進京,杜立德也拖著病軀進京護駕。

康熙又感動又無奈。

他指著常泰的鼻子道:“前有你單人匹馬進京護駕,後有杜師傅杵著拐杖進京護駕!要給朕護駕的人怎麽都一點用也沒有!你們這不是給朕護駕,是給朕陪葬吧!”

常泰就當沒聽見,裝啞巴不回答。

杜立德見康熙精神很好,還會開玩笑罵人,松了一口氣:“若真是如此,那麽臣也只能給皇上殉葬了。”

“好了好了,別說不吉利的話。既然來了京城,就好好讓禦醫看一看。”康熙看著杜立德的身體狀況,擔憂極了,“太子無事,他和直親王將準噶爾平了,變成大清的伊犁州,現在正在伊犁河谷建造伊寧城,以後大清會在伊寧城駐兵。”

杜立德撫了撫胸口:“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康熙安撫道:“杜師傅暫時歇著,若身體好了,也可去大學看看。現在大學越來越熱鬧了。”

杜立德笑道:“好,臣一定去看看。”

送走杜立德之後,陳廷敬又來求見。

他這次給康熙帶來的仍舊是謠言的消息,而這次消息則不是站在太子這一邊了。

“屠殺準噶爾的不是外國雇傭兵,而是太子?太子屠殺準噶爾王公和平民,還將罪責推到外國雇傭兵頭上?”康熙氣樂了,“朕不說太子去杭州砍了一批造反的人都哭吐了得有多善良到愚蠢,就說就算屠了又如何?準噶爾王公不該屠嗎?這是戰功,哪需要太子推到旁人身上?”

陳廷敬聽康熙如此說,松了一口氣。

他聽到這個謠言的時候,也擔心是不是清軍又屠城了。

陳廷敬倒不是懷疑太子。他知道太子做不出這種事。但太子可能只是督戰,而他認為直親王定是能做出這種事。

太子不希望屠城,直親王屠城之後將罪推到外國雇傭兵身上,太子可能也被騙了。

現在皇帝的話讓他冷靜下來。以太子的智慧,不可能任由直親王亂來,也不可能被直親王蒙蔽。

想當年太子領著他們出海,直親王到處惹是生非,太子也能把直親王拉住。

陳廷敬道:“準噶爾王公死有余辜,謠言多是從平民入手抹黑太子和直親王。臣請領一隊官吏前往支援太子。新建的伊寧城需要官員,太子也需要臣等文人的筆杆子為太子澄清。”

康熙本正生氣,聽到陳廷敬的話,氣都被無奈沒了。

他先讓陳廷敬坐下,然後才好聲好氣道:“陳子端啊,你剛從羅斯國回來,朕正準備重用你,你怎麽又要往外跑?這京城中有誰追趕你嗎?其他官員都削尖了頭想要來京城,就你總想出去,而且還不是擔任什麽封疆大吏的官職。”

康熙是真的不想讓陳廷敬再往外跑了。朝廷裏也缺又能做事還符合他心意的能幹官員。

文淵閣大學士的位置,康熙都給陳廷敬準備好了。待陳廷敬在六部轉一圈,就可以進文淵閣大學士,成為民間俗稱的“相爺”,康熙的心腹。

而陳廷敬自從跟著太子出了一次海外之後,就閑不下來。

他連地方官都不想做,就戴著一頂使臣的暫時官帽東跑西跑,原本一個朝廷大員,居然連實職都沒了。

康熙看著就覺得暴殄天物。

陳廷敬認真道:“臣做官,一是要報效皇上,造福百姓;二則是為了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朝中的事,翰林院許多大臣都能做。而海外的事、邊疆的事,恕臣自負,非臣莫屬。臣做非臣莫屬的事,更能為皇上效力、為百姓造福,也更能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康熙無語。

話是這麽說,但人人都想要榮華富貴當大官,你陳廷敬則……

“好了,你都說到這份上了,朕怎麽阻攔你?”康熙道,“你要去伊犁就去吧,多帶點東西給太子。以他的性子,不把伊犁的事理順,城的基礎建好,他肯定不會回來。你要多勸他別累著自己。八旗的事和外國的事,朕會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