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2/4頁)

康熙臉上的笑容淡去:“嗯。那些都是朕培養的將領,別說兩成,就是一成、半成,朕的心啊,都痛得不行。你看看這內城,幾乎有一半的人家都掛起了白布。”

所以康熙這次大開殺戒,朝中沒有太多人反對。

直親王胤禔率領的以新軍為主力的中路軍中,確實大部分都是勛貴和官宦子弟。他們也是大學中第一批優秀學員,將來都是能領兵作戰的人。

“朕本來讓趙良棟隨軍出戰,但他老了,病了,回到了京中給朕出謀劃策。他知道因八旗進軍延誤導致中路軍折損兩成之後,病就更重了。你好好休息一日後就去看看他。”康熙黯然道。

常泰也神色黯然:“是。”

大學第一批學員很少,優秀學員都是趙良棟和傑書手把手教的。

這一些人,對趙良棟而言,不僅是學生,也是弟子。

弟子弟子,其感情和兒子也差不多了。

聽聞自己許多優秀弟子死在了戰場上,原因不是殘酷的戰鬥,竟然僅僅是因為八旗延誤,救援遲遲不到的疲戰,趙良棟在病中都在寫折子彈劾福全和常寧。

在砍頭的時候,趙良棟讓家人把他扶到法場上,不斷一邊哭一邊吼著“該死,都該死”。

康熙親自來法場監督,親眼看著一批又一批的人頭落下,心情毫無起伏。

當聽到、看到趙良棟悲憤的嚎哭之後,康熙才心情大慟,忍不住落下來淚來。

不僅趙良棟。因年紀太大,本應該和傑書一起去歸化城待命,但被太子勸回家中養老的嶽樂也大病了一場。

身為宗王,嶽樂居然為了這些學生,走到了呼喚廢八旗、建新制的最激進的一面。

還有許多曾在北京大學授課任教的官員,都振臂疾呼這些人死有余辜,應該死得更慘一些,死得更多一些。

福全和常寧閉門不出,愁得不行。

他們現在出門都被罵,哪還有仗打贏的喜悅?

常泰知道太子和直親王不但沒事,還很快活的時候,客觀評價道:“裕親王和恭親王這次其實錯誤不大。非要說有錯誤,就只是無能而已。”

康熙冷哼:“大將無能,就是最大的錯誤。”

常泰心裏道,他也這麽認為。但在嘴上,他還是為裕親王和恭親王說了好話,安撫康熙因兄弟沒用而生出的郁悶。

“剩下的新軍經過了這次洗禮,回來後可以直接進入八旗軍隊擔任將領。”常泰道,“只有經過殘酷戰爭的將領,才能磨礪出才華。這對皇上來說,其實也不能算是壞事。”

康熙白了常泰一眼:“朕知道。朕還是心疼。說來,你海軍中也培養了不少人吧?先拿來給朕用用,朕砍了太多人,一時間找不到足夠的人替補。你的人先補個位,等保成和大阿哥回來再換人。”

常泰道:“海軍是大清的海軍、皇上的海軍,皇上想要人,臣這裏有個名單,都是經過廝殺磨礪出來的好人才,該到岸上歷練歷練。”

康熙點頭:“說的也對,該輪換歷練。新軍的人回來,朕把他們先交給你,你帶到國外歷練歷練。朕的將領,不知道國外的形勢可不行。”

說到這,康熙有點郁悶:“朕也想去。你說讓太子監國,朕出國逛逛如何?”

常泰嘴角抽搐:“太子會抱著皇上您的大腿嚎哭。”

康熙嘆氣:“太子出訪外國的時候曾說,世界那麽大,他想去看看。朕也想啊!要不朕去當太上皇,讓太子提前繼位得了。”

常泰無語。

這話他哪敢接?但康熙和他私下嘮嗑,他還不得不接。

“皇上若是要當太上皇,臣也把海軍將軍的職位辭了,給皇上當護衛,一起到處逛逛。”常泰淡然道,“身上有了海軍將軍的職位,臣在國外也不自在。到時候皇上與臣可扮做富商,也可扮做海盜,一定會非常有趣。”

康熙說出當太上皇的時候,就自知失言。

雖他心裏有這個想法,但不應該告訴別人,更不應該和常泰說。

常泰雖是他摯友,但也是太子的舅舅。提前傳位的話太敏感,傳出去後,常泰會非常為難。

他正想用什麽話把這個話題岔過去,沒想到常泰自然而然地接話。

康熙樂道:“你在外面跑了這麽久還不自在?”

常泰道:“臣身後有太多將士,還有大清,走的每一步都要思索許久,當然不自在。臣不敢長時間離開船上,外國那些人也不敢讓臣長時間待在岸上。”

康熙嘆氣:“那確實是很苦。不過到時候你不幫著太子繼續管理海軍,太子多麻煩啊。”

常泰道:“現在臣的海軍中已經有許多厲害的年輕將領,新軍中也有許多厲害的年輕人。這些人都能替代臣的位置。臣累了這麽多年,皇上都休息了,臣也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