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3/4頁)

笑完之後,胤禔又嘮叨胤礽,不讓胤礽每日出門。

胤礽先發現了金礦,又發現了煤礦。

現在過冬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了,連木頭都不需要砍。

清軍整理好物資之後,雇傭貧困的牧民做工,建造紀念碑和煉制黃金的工坊。

開春土地解凍之後,清軍會繼續雇傭牧民開墾、建造城池。

有胤礽監督,清軍給牧民的工錢很合理,工作量也不苛刻。牧民們紛紛朝著清軍聚集,甚至把清軍當成了解救他們的神兵。

牧民們現在見到清軍都會虔誠的行禮祝福。清軍將士從未受過如此待遇,有點誠惶誠恐。

胤礽趁此機會對他們進行進一步思想教育,整頓他們的軍容軍紀。

當然,這前提是給他們足夠多的糧餉和獎勵。

傑書和策棱都非常識時務,立刻把自己手中的兵交給了胤礽。

胤礽把兩萬軍隊整編成了一支軍隊,每日一同操練學習,還增加了文藝體育活動和競賽。

軍隊沒招來外人娛樂助興,就將士們自娛自樂,大家居然比招來外人助興玩得更盡興。

牧民們見清軍們不擾民,還常幫助他們清掃積雪,教導他們如何建造更堅固的房子,讓他們幹活還會給他們錢糧,一個個感動無比,對清軍更加虔誠恭敬。

清軍撓撓頭,越發不好意思,對牧民們更好了一些。

胤礽見這一切形成了良性循環,心裏松了一口氣。

他不知道清軍現在的精神風貌能持續多久,但至少他在華夏大地的軍隊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或許等換了將領,換了皇帝,這種子就會暫時沉寂。

但華夏一向如此,只要在歷史上有了例子,今後一定會有有識之士學習這些好的例子,將未來的華夏建設得更加好。

就像是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精神能延續,清軍現在和牧民們軍民和諧也一定能延續。

“費揚古,記住這一幕。”胤礽指著遠處正湊在一起清理積雪的清軍和牧民,“你駐紮在這裏的時候,爭取把這一幕保持下去。”

費揚古苦笑:“臣怕做不到。”

胤礽道:“盡可能做,以身作則的做。汗阿瑪和我會幫你做。我希望,就算有一日大清出現了昏庸的皇帝,在這一處塞外江南,也能留存一支可以守住一點點凈土的隊伍,等待新的可以讓百姓黎民都過得好的新的政權的到來。”

胤禔用胳膊肘撞了撞胤礽,偏頭對費揚古笑道:“我弟弟是大聖人,走一步要看百步,著眼的總是百年幾百年後的事。你要習慣他這些嚇人的話。我和汗阿瑪已經很習慣了。”

胤礽不滿道:“大哥,我總覺得你在嘲諷我。”

胤禔揉了揉胤礽長出來的短發茬:“不是嘲諷,是炫耀。我明白你的意思。王朝一定會衰敗,愛新覺羅家不可能代代明君,幾百年後也會和其他王朝的皇帝一樣被趕出皇宮。但你留下的海外殖民地和在伊犁河谷留下的這支軍隊,至少能證明咱們愛新覺羅家也為華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也能與史書中的漢家皇帝們一起競爭千古一帝。”

胤礽低下頭:“嗯。”

胤禔笑道:“好了。費揚古將軍肯定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今天還要去紀念碑嗎?”

胤礽點頭。

胤禔道:“那就走吧。等會兒雪大了,小心著涼。”

胤禔還像小時候一樣,拽著弟弟的胳膊往前走。

費揚古呆呆站立在雪地中,半晌無語。

“將軍?”延敘問道,“還好吧?”

費揚古:“啊,嗯,還、還好。”

他揉了揉臉,尷尬道:“我居然被太子和直親王的話嚇到了。”

策棱結結巴巴:“不、不被嚇到才不可能吧?”

曹寅伸懶腰:“習慣就好。我們的太子,已經想到了當社會發展到了不需要皇帝的時候的事。”

納蘭性德也一臉習以為常:“春秋戰國時的聖人們會有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太子殿下也是聖人,他看到更遠的未來,為更遠的未來做準備,很正常。”

費揚古:“正常?”

策棱結結巴巴:“正、正常嗎?”

延敘嘆氣:“越和太子殿下相處,就越覺得太子殿下深不可測。”

曹寅道:“你們應該高興啊。能跟隨著這樣的太子殿下,史書中必有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納蘭性德點頭。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不約而同地笑了。

“子清所言甚是。”

此刻,青年們眼中都有耀眼的光芒。

胤礽再次來到了紀念碑旁。

或許是胤礽的帶頭作用,不斷有牧民和清軍過來朝著紀念碑拜一拜。

現在天寒地凍物資緊張,所以沒有貢品。但只是一拜,或許也能慰藉在這次屠殺中無辜被屠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