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3/4頁)

其實看康熙給胤禩選的福晉,就知道康熙從未將其列為皇位候選人。

“安親王最寵愛的外孫女”這個說辭看上去很高貴,但在這個封建時代,八福晉其父明尚因賭博而判斬監候,其母在康熙二十三年便抑郁而終,八福晉是罪臣之後、孤女。一個外祖父已經死了的“親王外孫女”,不能掩蓋八福晉出身很低的事實。

康熙給其他兒子選的福晉不說四角俱全,至少也是有福之人。別說皇子,就是普通官宦大族也不會給兒子選一個父母俱亡、且父親被砍頭的孤女當嫡妻。

之後康熙便整治安親王一脈。胤禩三十七年冬成婚,嶽樂三十九年被奪謚降爵,其子也不再擁有原本的軍權。

或許嶽樂被攻訐之事是康熙早就準備好的事。給胤禩這樣一個婚姻,可能是安撫即將被他出手壓制的安親王一脈,也可能是讓胤禩去接替安親王原本手中的軍事勢力。

康熙把胤禩的婚姻當做政治籌碼。

其他阿哥福晉各個都是朝中高官,只五福晉為員外郎張保柱之女,身份非常低,表明康熙一開始就將其排斥在奪嫡之外;十福晉為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也同樣表明其與帝位無緣。

一橫向對比,就知道康熙選八福晉的考量,和五福晉、十福晉差不多,大清皇帝的嫡妻元後,不可能為罪臣孤女。只是胤禩更可憐一些,頗有些“賣兒子”的味道。

不過康熙這麽選,並不是厭惡胤禩。相反,當時他可能是喜歡和看重胤禩的。

若胤禩如五阿哥一樣,看到自己的媳婦,明白康熙對他的定位,從此置身奪嫡之外。說不定到了雍正朝,他還真能成為雍正皇帝的“廉親王好弟弟”,怡親王估計也不會被(單獨)累死。

可惜,勛貴宗親看中了這個康熙已經確定不能繼承帝位的皇子。

還有什麽比把皇帝不滿意的皇子推舉上皇位,更能擴大他們勢力的事嗎?

皇太極和福臨都不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他們都能被推上皇位,然後議政王的權力擴大,胤禩為什麽不能成為再一個皇太極和福臨?

胤禩自己也有野心。

他為什麽不能成為皇太極和福臨第二?以前的皇帝都能被宗親勛貴推舉上位,他為什麽不能借由宗親勛貴壓康熙一頭,逼迫康熙立他為太子?

年少時的野心和妄想,在胤禩逐漸長大之後慢慢消失,卻也已經無法下賊船。

他明明已經低調,但他身後的人聲勢浩大不放過她。

死鷹事件是康熙在打壓他,因為有人不斷在康熙耳邊提起擁立胤禩。

雍正繼位之後必須要殺了他,因為朝中大臣“唯廉親王馬首是瞻”。

身體不好的六弟,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廉親王”?

胤禩的事尚未發生,但他大哥已經被“推舉”過一次了。

胤礽將未來胤禩可能會遭遇的事改頭換面,安插在了大哥身上,說大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成了與太子敵對的“大阿哥黨”頭領。

大阿哥的妻族參與其中,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在幫大阿哥做事,那麽大阿哥自己做沒做這些事,還重要嗎?

若不是他們得知此事時大阿哥年紀還不大,若不是大阿哥實在是非常魯莽耿直直接打上那群大阿哥黨的門,或許直親王已經是太子的敵人——即使直親王本人和太子關系非常好。

“他們……他們想選擇我,是嗎?”胤祚聽懂了,“如果、如果額娘的母族參與其中,無論我是否知曉和同意這件事,我都會在朝中擁有六阿哥黨,然後被推舉與太子哥哥、甚至與汗阿瑪作對嗎?”

胤祚嚇得快哭了。

且不說汗阿瑪有多英明神武,怎麽可能被所謂阿哥黨鉗制;也不說太子哥哥有多麽的完美,他根本無法想象由太子哥哥之外的人繼承皇位。

只說如果他站在了太子哥哥、汗阿瑪的對立面,他額娘在宮中如何生活?其他哥哥弟弟如何看待他?養母又該如何難過?

他現在擁有的所有脈脈溫情都會消失,親情一個不剩,成為孤家寡人。

而這麽多代價,所換來的只是一群他根本不認識、也不想認識的“六阿哥黨”。

“六阿哥,不要理睬他們,千萬不要理睬他們。”安嬪的聲音有些尖銳,“額娘沒有什麽母族,額娘的親人只有你,明白嗎?額娘現在過得很好,宮裏姐妹們都很照顧額娘。額娘每日和姐妹們聽戲玩遊戲,過得有滋有味,唯一擔心的只有你的身體。不要為額娘做任何事,只要你過得好好的,額娘就非常非常的幸福,明白嗎?”

安嬪終於冷靜不了了。

她生出來的病病殃殃的孩子好不容易長到這麽大,擁有了皇上的看重,擁有了太子的愛護,擁有了兄弟們的關心。她的孩子明明如此快樂幸福,母族的人為何不放過她們母子倆?